骆宾王咏大鹅(1 / 3)
嬴小政被自家大鹅弄得很是无语,道:
“我看是你想让别人称颂赞美你吧?”
别人家的鹅都是姿态优雅,看着就赏心悦目,然而他家的鹅又大又圆,胖胖的一大只,除了白之外,和诗里的鹅一点都不沾边。
要想让别人称颂作诗,还是少吃点再说吧,省得哪天真被人当做肉鹅给抓去炖了。
大白鹅听完很是不满,扑扇着翅膀溅了嬴小政一脸水花,嘎嘎反驳:
【你管你管,鹅吃你家大米了?你就说这是不是个好办法吧嘎?
能把我鹅写得活灵活现,这不说明那人文采很好,这就叫用鹅钓人!】
虽然大白鹅是在强词夺理,但嬴小政竟觉得有几分道理。
于是,他就拿出了一千钱,让侍卫替他传话,说他要重金买诗,请人给这只鹅写诗,但要求要十岁以下的孩童才行。
这地方正好在长安城东市的酒楼前面,酒楼进出人来人往,客人很多,而且三教九流的人都有。
一听有人千钱买诗,酒楼里的食客,还有外面路过的吃瓜者们,都纷纷探个头、伸个耳朵过来。
有人一听是十岁以下作诗,立刻就摇摇头,有些可惜地走了。
而小孩子听说能作首诗就能赚一千文,立马就都上前自告奋勇。
有的诗还勉强能合上音律,而有的根本就是胡乱瞎编,连每行诗的字数都不一致。问就是他说是诗就是诗,不接受反驳。
嬴小政听了好一阵乱七八糟的诗句,偶尔会听到一两首合格的,但也就平平无奇,和书里读过的那些诗赋差远了。
让这些人给他做学伴,他又有些看不太上。
这时候,有个小孩子操着一口南方口音问这里在干嘛,随后他低头想了一阵,就站出来。
他背着手、一副小大人样子,摇头晃脑地道: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注)
这诗一出,全场都寂静了片刻,随后立马就有人带头鼓掌。
“好诗!好诗啊!”
“朗朗上口、简洁易懂,还很押韵呢!”
这短短一首诗,竟然有声音有画面,而且充满了童趣。就算是很多日日写诗作赋的人,怕是也做不出这种绝句来。
甚至还有人怀疑这首诗不是这个孩童做的,因此问是否是他家人、父亲长辈等人所做。
那说着南方口音的小孩子就急了,涨红了脸反驳,说就是他刚刚看到大鹅浮水,忽然灵光一现做出来的。
大鹅听到这里,立刻骄傲地伸长脖子嘎嘎叫,而嬴小政也是眼前一亮,忍不住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同龄人。
“那个,这位郎君,你说作诗做得好就有一千钱,现在这钱是不是我的了?”
骆宾王有些腼腆,但想到一千文,还是忍不住开口问了。
嬴小政点了点头,让侍从把钱给了骆宾王,随后又拉住他,说是不着急,不如一起去用午饭。
正好大鹅也饿了,于是两个小萝卜头就带着一只鹅大摇大摆进了酒楼。
很快,骆宾王有些惊奇地看着这鹅跳上桌子,嘎嘎大口吃着鸡肉,目瞪口呆:
“这鹅好大的胃口,怪不得这么胖!”
京城就是不一样啊,连鹅都是这么不一般,他还真成了乡下人见识少了!
嬴小政:……
嬴小政把话题从鹅身上拉回来,很快就问出了骆宾王的家世背景。
原来骆宾王今年也是虚六岁,他的父亲现在在江南义乌当一介县令,也算是诗书之家。
最近由于长安城的雕版印刷术,让长安城内的书籍极为低廉,且种类十分丰富,因此他父亲就让他的叔父带着他上京来求学。
山东骆氏早在隋朝之前就已经落魄了,不过嬴小政并不拘泥于这些门阀之别。因为这首诗,他很是欣赏骆宾王的才学,便极力相邀,说想让骆宾王做他的学伴。
得知这位居然是秦王的长子,骆宾王也很是震惊。
随后他又得知教他们的也是当时有名的文豪名师,也很是意动。
这样的机会对于他这种小官之家的孩子来说,可谓是十分难得。骆宾王自然想一口答应,但他还是犹豫了下说道:
“我年纪还小,这种事还得先回家问过长辈才行。”
于是这顿饭后,骆宾王就急匆匆回家请示长辈去了。
骆宾王走后,刚干完一顿饭的大鹅便乐得嘎嘎直叫:
【快快快,把刚才写的诗裱出来,给大鹅贴到鹅的墙头上去!】
因为这首夸鹅的《咏鹅》,大鹅高兴得差点飞起来了。
嬴小政瞥了它一眼,本来没想理这只鹅,但这鹅十分倔强,而且力气比牛还大,一路用嘴推着他的背,要他赶紧回去写出来裱上。
最终嬴小政无奈,也只得按鹅的要求去做了。
话说,鹅究竟是哪里来的这么大力气啊?
明明看着也不像猫狗那样有尖牙有爪子,可是战斗力却莫名很强,他赤手空拳都未必打得过。
而且这一个月里,小和尚辩机挑战这只大鹅,已经被揍哭三回了……
又不能炖了,还能怎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