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父子绝不迁都(2 / 3)
傲之感。
“好好好,你个小毛孩子,倒是会耍嘴皮子!”
李元吉抱胸嘲讽道:“那要是败了呢?突厥人打进长安了呢?”
嬴小政眨了眨眼,以一种看傻子似的眼神看向他:
“打输了那就跑呗!我们六岁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你不懂吗?
四叔难道你是傻的吗?”
李渊、李建成:……
李元吉气急败坏还想说话,却被嬴小政直接打断,他一口气说道:
“阿翁,打不打得过突厥,总要试试看才知道呀!打得过,我们就不用迁都;打不过,到时候再跑再迁也不丢人呀。
再说了,政儿不觉得我们大唐会输给突厥。
不对,我们一定不会输给突厥!”
李建成嗤笑一声,开口说道:
“但是政儿,你并不知道突厥人的厉害和凶险啊,他们自小便在马上长大,十分擅长骑兵作战,这是我们所不如的!”
“难道他们擅长骑射,我阿耶就不擅长吗?我阿耶不也是从小骑马射箭、学习打仗吗?
我阿耶才不会输给这些突厥人!”
“哼!昔日樊哙也曾放言说,要用十万军队在匈奴境内横行。
你如今说的话,不正和樊哙一样?(注)”
李建成的意思是,樊哙当初是在吹牛,实际上做不到,而嬴小政就和他一样,都是空口说白话、在吹牛而已。
然而嬴小政却歪着头眨了眨眼,随后扭头问向阿翁:
“樊哙是谁?”
李渊/李建成:……
李建成顿时扶额,只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他是有病吗?跟一个六岁的小孩引经据典地来讽刺。结果对方完全没听懂……
虽然还没读到汉代的历史,但嬴小政也不觉得自己无知怯场。相反,他更加自信且霸气地说道:
“不管你说的那个樊哙是不是很有名,但是领兵打仗,他肯定比不上我阿耶!
昔日的樊哙,用兵如神、打胜仗多吗?能够以三千兵力对抗十万敌军,一战擒两王吗?
如果做不到,大伯太子,你为什么要拿他出来和我阿耶比呢?”
“哈哈哈,政儿说得好!”
正当此时,领诏回京商讨迁都之事的李世民,也正巧在入殿时听到了这段话。
虽然他此时还身披着战甲,形容有些仓促,然而他却目光熠熠地看向自己六岁的大郎:
“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就是有这般自信!”
李世民叩见李渊后,很快便向嬴小政解释:
“政儿,你刚才问樊哙是谁是吧?
樊哙是汉初之人,卖狗肉出身,因跟汉高祖刘邦是好友,才得以有机会上阵杀敌,封了将军。”
而至于樊哙说的那一席话,是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被匈奴打败之后,樊哙一时气愤所言,很快就被季布呵斥了。
嬴小政听完之后便点了点头:
“那他果然不如阿耶!政儿说的没错呀!”
李世民听完,也爽朗大笑,自信地扬眉:
“父皇,樊哙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有什么可值得相提并论的?
戎狄之患自古就有,如今又怎能因为区区胡人骚扰边境就迁都呢?
若是如此,定会成为百世之羞啊!
昔日霍去病一将军,尚且志在消灭匈奴,而我如今愧居藩王之位,父皇您给我几年,我定将颉利可汗活捉到城门下。如若做不到,到时再迁都也不晚。(注)”
李世民这番话说完,李渊就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和犹豫之中。
嬴小政见到阿翁神色犹豫,六岁的他心中不免也有些紧张起来。
他意识到,这事并不是他在府里同几个弟弟妹妹玩过家家。
阿翁的一个念头若就此决定,或许就会成为影响大唐未来命运、华夏未来国运的重大决定。
嬴小政想了想,神色严肃地再次说道:
“阿翁,我和阿耶向您保证,不出五年,必平漠北!绝非虚言!(注)”
李世民:……?
你小子等一下啊喂!你擅自替你阿耶诺下五年,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小崽子嘴皮一动,但干活的是他啊!
然而话已至此,李世民也只能硬着头皮郑重地点头,表示这就是他的意思。
虽说他知道李渊迁都,也有想避开他的势力、重新建立自己和太子势力的打算,但既然谁也没提,那他便佯作不知。
毕竟这不是可以放到明面上说的事,不占大义,就不能摆出来成为理由。
李渊看着自家二郎坚定的目光,又低头看了看嬴小政。
六岁孩童的眼神中,都有雄心壮志和满满的决心,最终,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也罢,迁都一事,就此废止,不再提了。”
李元吉还想要说话,却被太子李建成摇了摇头制止。
而李世民此时看向自家的大郎,父子二人对视一眼,随后默契一笑,齐齐在心中松了口气。
这场议事自此结束,嬴小政率先走出了书房的门。见着外边的太阳,他心里就有些高兴了。
果然,这里还是有对得起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