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父子绝不迁都(1 / 3)
嬴小政进了皇宫后,并没有见到李渊。
此时,李渊正和太子李建成、宰相裴寂等人在书房内举行小型会议。
然而嬴小政也不走,就站在书房门口,坚称一定要见到皇帝阿翁。
大约有侍从通报了三次,又站了将近半个多时辰之后,李渊大概也是被这小崽子的倔脾气给打败了,索性就让他进来。
“政儿啊,阿翁正在和你的大伯等人议事呢,你怎么非要在这个时候见朕?”
李渊说完,嬴小政朝着右边瞥了一眼,便见到了那个长得和李渊眉骨有几分相似的、接近四十岁的男子。
这位应该就是他的大伯了。
看起来浓眉大眼的,倒是比那个四叔瞧着顺眼多了。
不过除了长相还有些出众之外,他站在那里也和旁的人一样,没什么能让人看出不同的地方来,平平无奇得很。
不像他的阿耶,哪怕是站在人群里,嬴小政也总能一眼看到他。
那不是因为穿着金贵或是长相出众,而是他阿耶身上那种不同于旁人的感觉。
那种感觉很奇妙,是一种傲然于众、威严却又亲和的感觉,让他阿耶简直像个小太阳一样,浑身似乎都散发着光芒,让人见一面就绝不会忘记。
不过,嬴小政最关注的并不是这个总给阿耶穿小鞋的大伯,而是他们的国都长安。
“阿翁,政儿着急来就是想和阿翁议事。政儿听说阿翁有想要搬迁国都的想法,是真的吗?”
六岁的孩童说话还带着些不自觉的奶音。李渊本来没打算和他多说什么,但瞧见他那双十分认真的眼睛,便点了点头,颇有耐心地解释道:
“不错,朕正在和几位大臣商量是否要迁都。
毕竟突厥连年来犯,长安也实在无险可守,不如襄和邓这两处,既有天险,而且离南方漕运也很近。”
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李渊便顺口问向这六岁的孩童:
“政儿,你觉得这想法可好?”
“当然不可以了!”
嬴小政板着脸,十分严肃地回答:
“突厥都没有打到门前,要是我们就这样逃跑的话,岂不是很丢人吗?
政儿这么小都能明白的道理,旁人难道不懂吗?
现在政儿在读春秋战国和秦国的历史,那么久远的事情还会被史官细细记录下来,日后阿翁搬迁国都的事情,一定也会被后代的史官大书特书的。”
嬴小政本想直接说 “你们这些人愧对秦始皇,愧对老祖宗,做人怎能这么没有骨气和尊严”。
然而他要是指着大伯阿翁的鼻子骂,估计阿耶以后就要更加难做了,于是最终还是说得委婉了些。
想到这里,嬴小政心累地叹口气。
而提前赶回来的李元吉则是哼了一声,不客气地说道:
“你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懂什么?突厥会经常南下袭击长安,就是因为这里财富宝贝太多了。
父皇迁都之时,自然会将这里付之一炬,到时候只剩残垣断壁,突厥自然就不会南下占领长安了。”
嬴小政听完,简直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
可很快,他发觉阿翁竟然没有出言反对,而且似乎还在思索,顿时,六岁的嬴小政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些人和他阿耶真的是亲生一家人吗?真的是亲父子、亲兄弟吗?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蠢又这么坏?
嬴小政看了看旁边几个不太认识的大臣,开口问道:
“你们难道没有什么话想说吗?”
裴寂作为宰相,也是李渊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便摇了摇头,随后很客气地对嬴小政说道:
“小郎君,你此时年纪还小,或许考虑问题还不全面。迁都虽然有坏处,但也有益处啊。
经历一番变动,自然有新的气象,正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好开端。”
宰相裴寂说得有些含糊,但言下之意,六岁的嬴小政几乎不用思考就很快明白了。
这是嫌他阿耶在北方的势力太强大,太子和阿翁打不过,所以想要把都城搬到新的地方重新开始,这样阿耶的北方势力就鞭长莫及了。
可因为内部争斗,外部防御不了突厥就要搬迁千年都城,这难道不可笑吗?
嬴小政认认真真把这人记在了心里。
有机会就把这人发配到远远的地方,再也不要回来了!
他还是小孩子嘛,对于这种坏心眼的东西,超记仇!
“我虽然还是小孩子,但是有鹅,额,人跟我说过一句话,‘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今天如果我们惧怕突厥就搬到南方去,那明天如果突厥继续打过去呢?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跑吗?
我年纪小,但也知道,只有打输了的逃兵才会跑。
阿翁,您看秦国当年面对匈奴人,秦国历代的君王有迁都吗?
正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御敌,才会成为七国最强的一支力量,秦始皇才能一统六国,成为华夏第一位,也是最厉害的皇帝呀!”
不知道为什么,说起秦国的君主和秦始皇的厉害时,嬴小政心里十分舒畅,有一种隐隐的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