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做全套(1 / 4)

加入书签

第43章戏做全套

刘侄提及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廷尉府当年可能是刘邦想去都去不了的地方,暗指刘陵忘本了呢?

摆公主和郡主的架子,敢嫌弃起廷尉府了?刘陵让刘侄怼得面上一阵阵的发烫。

“阿侄,我是担心吓着你。廷尉府那样的地方吓人得很。"刘陵忙解释,不想让人以为她还不如一个孩子懂事。

刘侄笑笑道:"廷尉府应该没有乱葬岗可怕。”此言落下,提醒刘陵别当她是不懂事的孩子,别说廷尉府了,乱葬岗刘侄都去得,有什么地方是刘侄去不得,不敢去的。“也对,人比鬼要可怕得多。谢陵姑姑教诲,但有张廷尉在,我还是信得过张廷尉不会让我看到不该看的东西。"刘蛭非常懂事的感谢刘陵,却也同时表明对张汤的信任。

张汤忙拱手道:“自然,自然。公主请。”无论刘侄为何要去廷尉府,张汤请之。像刘侄说的那样,他不会让刘至看到不该看到的。

为人臣子要是连这么一个道理都不懂,张汤未免太无用了。刘侄和霍去病要走,听了半天话,也让刘侄塞了吃食吃饱的陈掌,自知这些事不是他能管的,恭送人离去,一眼扫过刘陵,刘陵捏紧了手帕,察觉陈掌的目光,妩媚一笑,吓得陈掌忙拱手道:“下官有事,郡主慢行。”刘陵的名声,整个长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出入各达官贵人的府邸,这是干什么去,都一清二楚。

好好的一个郡主,倒是活成以色侍人的存在,离她远一些,再远一些,不能招惹上。

刘陵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皇后宫中的詹事都能避她如蛇蝎,眼中闪过恨意。可是眼下不是跟人计较的时候,这些人,这些人,得赶紧回去想办法收拾残局。“引蛇出动。“霍去病和刘侄一道往廷尉府去,一眼便明了刘蛭的盘算。刘侄重重点头道:“这些人的嘴不好撬。”方才霍去病搜他们身的时候,这些人不愿意,对上霍去病时眼中是毫不掩饰的不满,不知道怕是以为霍去病怎么着他们了。都是亡命之徒,身怀绝技,免不得仗着身上的绝技不把人放在眼里,认为满天下的人都应该敬之他们三分。

朝廷的律法又如何?

几百年他们这些仗着艺高人胆大的人活下来,何时将律法放在眼里?偏自刘彻登基,尤其亲自掌权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对天下的侠客都监管严格,严厉打击他们仗着一身的好本事胡作非为,目无王法。为此不少侠客死在朝廷手中,自然也还是有那无法无天的人逃脱在外,不受朝廷的管制。

眼前的这批人正好就是那样的一批人中的一部分。想不到的是,这些朝廷的通缉人员,还能让人请回长安来杀她。谁那么大的手笔?

“那位郡主来得真巧。"霍去病交握双手感慨,刘蛭深以为然的道:“可不是,来得实在太巧了。而且她这么些年在长安做下的事,不如让父皇放饵吧。”霍去病不紧不慢的问:“你这一个饵还不够?”“她那样聪明的人,哪有那么容易上钩。愿意当她替死鬼的人多了去。“刘侄相信刘陵不是好对付的,万万不能掉以轻心。霍去病一想也是那么一个理儿,刘陵这种女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十分不好对付。自她来长安以来,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借着淮安王之女的身份,人人敬她三分,她长得貌美又长袖善舞,入幕之宾多为达官贵族。入幕之宾,霍去病不由瞄了刘蛭一眼。刘彻下令不许刘侄和刘陵走得太近,这是第一个刘彻明令不许刘侄靠近的人。霍去病挑挑眉头,想起一些在宫中听到的流言蜚语。“公主。霍侍中。"到了廷尉府,张汤请两人入内,霍去病和刘蛭也不含糊,迅速将手中的从那些人身上搜到的东西交到张汤手里。都是自己人,也不说那道外的话。

“我方才当着众人的面说出以这片锦帛可以查出根源的话,是在诈人,这样的锦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要查起来哪有那么容易。诈一诈,能诈出来一个算一个。“刘侄如实将盘算道来,张汤入耳,不由一笑,拱手赞道:“公主睿智。”

大汉的天下,长安脚下,多了去的人不安分,有的是人想对朝廷不对,对刘彻不利。

所谓忠君爱国之心,认定大汉,有一定的意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如此,张汤在廷尉府见过各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感触颇深。刘侄不放过任何机会的算计人,无论算计到的会是谁,都算帮张汤一个忙了。

“张廷尉自己瞧瞧,哪一些事你需要处理自便。我们坐坐,戏做全套,否则怕是引不了人上钩。"刘蛭让张汤自忙去,无意让人留下。张汤把人领了回来,也是有意捉紧时间把那些人的话套出来。见刘侄和霍去病都无意耽误他办正事,自是求之不得,与刘晖作一揖,麻利的走人。

刘侄瞧着张汤离去的身影,不由的感慨道:“虽然人人都骂张廷尉是酷吏,张廷尉至少是干实事的人,不像有的人,在其位不思其职。”这话听来像是在感慨那么一些人的不作为。“会慢慢好的。大汉缺人才,世家贵族垄断书籍知识,以令陛下不想容忍他们也不得不忍。以后不会的。“霍去病知刘彻的难处,无人可用,只能是明知道那些尸位素餐者,也只能留着。

总不能朝廷上连当官的人都缺,传扬出去,朝廷的颜面尽失的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