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运筹帷幄(下)(2 / 2)
是产粮之地。运送粮食不需要跑太远。唯一让人感到困难的是山路崎岖难以行走。人挑车运或者水运都事倍功半。既然皇上是为了练兵不求速胜。完全可以一边屯田一边修路。同时也能在疲弱的军队里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天启想了想问道:“开始说让这些人运送粮食补给。现在如果让他们负责修路。那谁來运送粮食军备。”
张祥安说:“可以让当地的百姓帮忙。朝廷可以规定凡是來帮忙运粮食等东西运到一定数量的百姓。都可以免除当年的徭役。”
天启听了转头问孙承宗:“先生以为如何。”
孙承宗说:“小张大人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平叛、练兵之外再加个修路。时间会拖得更长。未知的变数也会增加不少。皇上开始说要把全国的守备军队都拉來以战代练。现在看來有点行不通了。人越多需要的粮食也越多。就算分批次轮换着來。也会给地方上带來沉重的负担。”
洪承畴这时候说:“皇上。臣以为就算让军队修路再让当地百姓帮忙运粮也是一大问題。先不说那一带好不好修路。就算修好了路能够用马车运用人挑。运送粮食的人和马自身也需要消耗粮食草料。运送的粮食说不准有一半会被运送的人和马吃掉。大明现在恐怕经不起这样的大浪费消耗。”
天启想了想说:“朕开始有些想当然了。认为全国的军队都可以参与到这次的平叛中。通过平叛整顿军队还在不知不觉中废除了土司制度。现在看來这次平判带整顿军队就只局限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广等地吧。人虽然涉及的不是那么多。但运输的浪费问題还是需要解决。运粮的比军队还吃得多。这绝对算得上是劳民伤财。短期行为还可以承受。如果要长期这样做。说不准最后真会像洪承畴说的那样朝廷被叛匪拖垮。”
洪承畴这问題提得好。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新问題。当年成祖要迁都时也遇到过这个问題。南京原來被江南产粮之地幸福地包围着。想吃什么根本不费力气顺手拿过來就有。迁到北京就需要人千里迢迢运送过去。当时就有人算了一下账。从南方把一石粮食运到北方。需要两到三石粮食给运送的人吃。于是纷纷表示反对迁都。成祖经过仔细计算。认为只有通过运河运粮才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浪费。迁都才得以进行。
现在平叛也遇到当时的问題。但沒有通畅的运河可以运粮。现成的河流也有但明石暗礁众多且水流量不稳定。用赤水河等河流搞运输估计绝大多数粮食会喂鱼虾。
正当大家无计可施之时。军参处的黄道周说话了。他说:“皇上。臣有一计似乎可试一试。是否可行还需要大家仔细商讨。”
天启看着黄道周说:“黄大人老成持重一般不说话。但只要说出來肯定差不了。快说來听听。”
黄道周说:“臣先谢过皇上夸奖。臣的意思是既然是长期行为就可以沿途建若干补给站重兵把守。变长途运输为短途运输。精兵平叛庸兵修路架桥百姓运粮。这运送粮食的人就找附近地区的人。半天一天的路程一个补给站让他们自带干粮。运送完东西后发给一定的银钱再免除其徭役。百姓应该不会有怨言。今后平完叛这些补给站和道路桥梁也有用。方便朝廷统治管理避免再次出现叛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