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招安(2 / 2)

加入书签

长龙。”

“报。官兵离宅院还有八百米。”

“报……”

一声声报。将世代地主出身的本乡本土的土豪李大报得心惊肉跳。拥着庄院千余庄丁或战或和举棋不定。

李大是个四十來岁的中年汉子。有些绅士风度。靠祖上的阴德坐拥新野万亩良田。佃户数占了新野户口总人数的一半。对佃户虽然盘剥的厉害。但庄院里却不曾饿死过人。这一点在鹅城的三大土豪中也是有些口碑。

所谓土豪。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租给佃户的大地主。并不是每个土豪都无恶不作。象李大这样稍有些良心的大量圈地的大土豪在三国为数不少。对羽翼未丰的刘琦來说。要想一下子将东汉的土豪打倒赢得天下民心还不现实。

“报。官兵在六百米处……”又有庄丁急急來报。李大将手一掸。“都退吧。不用再报了。”说着。褪下皮帽与皮袄。身着单衣大步走出院门十米。正欲吩咐大开院门。却见张二麻子的管家丁四在两个官兵的护卫下快马赶來。后面六百米外斗志昂扬的几千官兵正高喊“公子威武、强军必胜”的口号杀气腾腾而來。

三骑快马在李大的面前停下。丁四下马。朝李大一拱手。直截了当:“李老爷。青天县令公子刘琦仁德爱民。乃皇室宗亲。新野有公子主政乃万民之福。我家老爷义举受安。已在公子门下荣任师爷。吾亦谋得文书一职。老爷命我速來告知李老爷勿与官府作对。免得涂炭生灵。佃户遭秧。不知李老爷意下如何。”

“丁文书。李某也有此意。不知公子刘琦待庄丁如何。”李大眼睛一亮。如今世道。常有土匪作乱。偶见佃户造反。若有个强悍的县令作靠山。受官府招安。能升官。免忧虑。不也是好事一件吗。很浅显的道理。既然斗不过官府。为免杀戮。招安便是唯一的途径了。

丁四见鹅城的最大地主李大恭恭敬敬。脸上已有喜色。看來在公子刘琦的官府门下当官。哪怕一个文书。都这般受人尊重。老爷张二麻子的抉择是对的了。

“公子刘琦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手下将士忠勇赤诚。已得万民敬仰。必是龙腾虎跃之主。除了那不识时务的肥头大耳落了个人头高挑竹杆的下场外。我家老爷义举投诚。公子刘琦待府中上下优厚礼遇。庄丁即刻正了名份。成为官兵吃军粮享奉禄。沒有人受非礼虐待。且皆有封赏。我看公子刘琦是要想将新野建成一座襄阳的。”

丁四在李大的面前真心地称颂了一番刘琦。竟然高瞻远瞩地预料到了刘琦的施政蓝图。言下之意。公子刘琦可不是一般的官儿。是有大气魄的。要将冷清的新野建成繁华的襄阳。正缺大量的人才与有识之士。识时务者为俊杰。此时不降。就将后悔莫及了。

李大整下身上单薄衣衫。主意已定。朝丁四一抱拳。神色严肃。道:“丁文书一席话。开宗明义。道出民心所向。令李某茅塞顿开。烦请丁文书回禀公子县令。李某即刻大开院门恭迎公子入府。”

“好。李老爷果然是开明之人。”丁四朝李大拱手回礼。为自己三言两语将李大说降感到兴奋。这可是在公子门下任文书的第一天就立了大功一件啊。

丁四沒有片刻耽误。叫两个卫兵就地等候。心情激动地上马扬鞭奔向近百米外行军的刘琦。离刘琦二十几步外滚鞍下马。兴冲冲小跑到刘琦面前。躬身将李大接受官府招安之事禀报。

刘琦夸赞了几句丁四。为表官府诚心招安。便命近三千官兵(含千余猴兵)原地待命。停了口号。领着邓芝前來接收土豪李大的招安。陈春、陈夏四卫将紧随其后。

李大见到官兵于五百米开外停军不动。偃旗息鼓。又见高大英俊的公子刘琦只带了几个随从卫士徒步而來。如此礼遇。可见公子刘琦的诚心招安了。李大的心里顿时感到一阵畅快。好有胆色的大公子啊。此人必是当世俊杰。人中之龙啊。

心里思想着。李大脚下加劲。低了头躬腰迎向刘琦。一沒注意被石块绊了个趔趄欲摔倒之际。刘琦手疾眼快将李大扶住。先声夺人:“素闻李公乐善好施。名传百里。本公子神仰已久。今日得见李公。果然仁厚开明之士。幸会幸会啊。”

沒想到來打土豪剿匪的强悍县令公子刘琦这般的随和亲切。禁不住夸的李大脸一红。唯唯诺诺:“公子过誉了。李某有眼无珠。不及拜访公子实在有罪啊。院门已开。庄丁器械已弃。恭请公子府内训话。”

“哈哈。训话不敢当。李公请。”想着鹅城的最后一家大土豪李大被成功招安。鹅城雪夜一战。自是战果丰硕。刘琦不由哈哈大笑。意气风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