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权十九(二“蜀之三”)(1 / 2)
在中华文明早期的记忆中,不论是先秦还是后汉时期,汉人主要生活在黄河、淮河流域;长江、珠江流域和更为东南的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Du00.coM而事实上,在年度径流量远大于黄河的长江流域,人类文明的种子也早已开花结果,有了灿烂的结晶。蜀地,按照《职方》的记载,在雍州境内;根据《禹贡》记载属于梁州地域。方圆有五千余里,境内共有四十多个郡县,可以算得上一个诸侯国了。常璩《国志》称蜀地按八卦方位论恰好属坤,所以那里多有五彩斑澜的修饰;按十二干支属未,所以那里的人喜好美味(终于为川菜馆开遍全球找到了历史渊源)。
《诗经》中说周文王的德化泽及到了长江、汉水流域,换言之早在文王时期这里已经属于中华文明的腹地,在秦朝李冰治水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这片土地肥沃广大、物产丰富达到了极高的地步,所以,古代把益州称为“天府之国”。
之前说到,因为这片丰腴的土地诱惑力如此强大,光武帝即位后一直念念不忘,终于能够腾出手脚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讨伐。结果领军将领吴汉成功杀死了成家帝公孙述(他就是之后李白诗中所提到过的“白帝”),顺便将他的所有家人屠戮一空。顿时,蜀地的老百姓们人心惶惶,深惧汉军继续为恶。
还好光武帝听说这件事,及时的做出了正确的行动,他首先下旨谴责吴汉说:“破城三天后,官吏就会服从了;而一旦纵容士兵放火,斩杀良将,就违背了大的道义!!”同时颁布的诏书中不断安抚百姓,对那些忠臣义士则全部加以表彰,李育因为比较有才干,还被提拔使用对当地进行管理。一套组合拳下来,于是蜀地百姓大都心悦诚服了,人心再次归向汉朝。
在之后的一段日子,蜀人又一次过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过好小日子的殷实生活,天府之国这个地方也确实是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很轻松地过上还好的小日子。
而这时候的天下,却变样了。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时,汉桓帝刘志因病驾崩,皇后窦妙临朝问政,所以皇后问政,是因为桓帝本人没有儿子继位,汉朝天下一下子又出现了这种很微妙的事情。顿时,心思活泛的大人们都开始思考一些关于利益、平衡这类词汇有关的事情,行动力比较强的则已经开始做出了不少的动作。
皇后窦妙是一位比较爱家的人,在这些心思活泛的人中,她肯定是优势最明显的一位;经过和家里人特别是其父窦武等的紧急商议,他们一致决定选择当时年仅12岁的刘家宗室刘宏来继承大统。
主意已定,窦妙便派遣侍御史刘儵守、光禄大夫、奉车都尉曹节等人代自己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于是,在建宁元年正月(公元168年),十二岁的准天子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妙之父窦武率领的文武百官早已等着迎接未来的汉朝灵帝。
就在第二天,刘宏继位、身登大宝,改年号为建宁;因其年幼,由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登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追尊他的亲生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这叫“以正视听”!
皇帝又有了,那就到了大家分配利益的时候,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普遍加官进爵,窦氏外戚顿时权倾一时。窦武毕竟是武将,主要还是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陈蕃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相当明白宦官这种畸形生物的可恨,所以开始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到处罚的士人。顿时汉灵帝初年的朝廷中,一大批深恨宦官的官员们重新掌握了权利。
状态稍稳,窦陈二人在不久后便达成一致意见,准备密谋铲除有实权的宦官。这年八月,窦武先出招了,他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了黄门令魏彪,接着便秘密突审,从魏彪的嘴里他得到了不少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弹劾宦官罗列罪名提供了不少的证据。
窦武毕竟是老人了,忙了快一个月之后的九月七日,精疲力竭的窦武返回家中休息,就在这时候,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无意中获得,他们的密谋泄露了。朱瑀连夜将此事通知给宦官王甫、曹节等,众宦官当晚便歃血为盟,封闭宫门发动政变。这次政变被后世称为“九月辛亥政变”,整整一夜间,可谓血流成河,到了第二天清晨,宦官们取得了政变的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现场处死的族人则流放到交州,唯一身免的窦太后则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这一次的宦官与外戚之争以宦官的全面胜利告终。
之后的几年中,刘宏亲自执政期间,不少的蛮族、妖道在偏远地区发起叛乱,均被将军卢植、臧旻、朱儁等率领依然强大地汉军迅速平定。这让灵帝刘宏认为自己的天下稳如泰山,从此便安心享乐,鲜问政事。
皇帝既然懒得管,宦官们自然乐意帮他来做主,于是在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四月,中常侍王甫及太尉段颎下狱而死,十月,司徒刘郃、永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