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略十八(三十一)(1 / 2)
四年战争、一朝决胜,曾经的泗水亭长终于终结了华夏天下的混乱局面,公元前202年二月,汉军大军回归,行至汜水之阳(即山东定陶)时,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诸侯王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帝。Du00.coM经过几次谦让之后,刘邦答应了诸王之请:“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于是,时年二月初三日,刘邦正式在“汜水之阳”的定陶称帝,建国号为“大汉”,这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国号的王朝,华夏族也从此以“汉”为名。
在本书中,我们不在过多地讲述汉朝的历史沿革,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本书的主旨:管理智慧上面来。高祖在建立西汉后第一件事,便是采取与民休息的国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休养生息”政策;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朝这几百年里,最可怜的无疑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了。
刘邦拥有这个统治思路应该不是一时冲动之举,从他最早夺得咸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自己驻军霸上就可看出;之后韩信与他对答之时,也对这一思路推崇备至。所以,休养生息这一“国策”自刘邦本人开始,历经之后几代汉朝统治者,累计执行了六七十年;所获得的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后世班固曾评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而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在汉朝统治期间的人口增长极为迅猛,秦朝时期全国人口约一千多万;到了汉武帝继位之时,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万,大为增长的人口也带来了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空前地活力。别的不说了,光是几个举世公认的重大革新就能让我们了解当时的发达程度:
一、司南:《中国历史》课本插图──“司南”,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品“汉代司南模型”绘制的。这个模型是后人根据史书记载以及地下出土的汉代地盘实物制成的。地盘是青铜做成的,内圆外方,中心圆面磨得非常光滑,以保证勺体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中心圆外围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计二十四个方位。地盘中心的小勺是用整块的天然磁铁磨成的,磁铁的正极磨成司南的长柄,勺头底部是半球面,非常光滑。使用时先把地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地盘中间,用手拨动勺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勺柄所指方向就是南方;这种勺形司南直到八世纪时仍在应用。
二、造纸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这个好用的记录工具投入实用,才让我们能够拥有如此之多的传统智慧。
三、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期以都城洛阳为起点,沿途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至于它的重要意义,不废话了吧?
在确定并实施了与民休息的基础大政之后,刘邦开始思考之前诸多王朝的兴衰变化,经过长时间战争的他到称帝时已经年过半百,五十多岁的年纪是成熟和睿智的。他敏锐地意识到周朝时期采用的诸侯国分封制,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诸侯做大,继而尾大不掉;而秦国所施行的严刑峻法,则难以长久维持一个国家的稳定,重压之下的民众会掀起巨大的反抗之浪,最终吞噬统治者。
大汉该怎么办?
在长安建都的繁忙景象中,随侍的内侍们发现,他们崇敬爱戴的高祖常常会一个人发呆;在发呆中还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咬牙切齿..一到这样的时候,他们便都会悄悄地退到远处,将清净留给这位宇内唯一的统治者。
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很久,圣旨颁下,大汉对各家诸侯采取“郡国制”,所谓郡国,即郡县和封国并存,在中央实行与秦朝相同的郡县制,地方实行分封制。皇帝刘邦分封侯国和王国若干,其中侯国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权利,但没有军事和行政权利且必须接受郡的管辖;王国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几大异姓王皆属此类。
正当民众对郡国制评议纷纷之际,圣旨再颁,曰:要求各郡首大力兴修水利,平民可用出工顶替赋税,原来秦朝的严苛赋税大为减轻,民众顿时欢腾走告,对刘邦的崇拜和拥戴达至顶点。
随后,刘邦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对匈奴的合议上。在华夏大地征战不休的过程中,北方的匈奴国越来越强大,这个游牧为主的国家时常袭扰以农耕为主的华夏。之前各诸侯征战中自顾不暇,只能眼看着他们肆虐不休;如今天下既定,自然要对这个祸患进行处理。心中主意已定的刘邦采取了合议和绥靖为主的对匈政策,暂时安定了这个祸乱之源。
所以这般委曲求全,只因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