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伤别(2 / 4)

加入书签

耳畔,说了几句,然后道:“刚才,如果三哥应了,非但对你不利,三哥自己也会有大祸,不若徐徐图之,或可如愿,亦未可知。”

赫连冰微微低了低头,叹息:“原来是这样,我不知道,他是这般艰难。”双手微微一握:“我……知道我该怎么做的。”

清澈的目光里透着坚定。

黛玉宽慰的一笑:“宴还没结束,咱们这样走开,终归是不好,走吧,回去。”

赫连冰嗯了一声,二人携手,神态自若的说笑着,回转。

这时,却见皇帝身边的总管捧着什么东西,匆匆的奔宴上去。

黛玉一怔,心中不知为何便起了淡淡的不安:“这是出什么事了。”

风轻轻卷过,宫灯流离出莫测的影。所有人都紧张的盯着宇文祯手里的那道千里急报。

是捷报?还是败信?

宇文祯看过,眸色更加阴沉,扫视群臣一刻,并不发一言,然后忽然毫无征兆的发怒,将奏折连同果盘酒盏一并拂落,众人大惊,连忙都跪了下去。

沈太后望着他,神色平静,却带着一丝责备道:“皇帝!”

宇文祯这才平缓了一下情绪道:“都起来。”然后咬牙,一字一顿道:“川南叛将,攻占夔门关隘。”

一句话,几乎所有人都变色,除了两个人,一个是水溶,一个是宇文恪。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惊慌的开口:“夔门关隘,那是拱卫京城的第二道门户,若是再破了沛城……”

剩下的话,没说完,可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到时候,京师门户当岌岌可危。

水溶好整以暇的坐着,不说话,衣摆若一剪轻云自在,眼角的余光却扫了一眼说话的人,忠顺王,轻垂的翦瞳不无哂意。

水溶的不接茬,令重拳落空。于是,忠顺王便起身,跪地道:“皇上,军情紧急,片刻不能延误,请圣意早作裁断,调选精悍之兵马,得力之将领,前往沛城关口,抵挡叛军。”

宇文祯点了点头:“皇叔此言极是,只是眼下朝中,能派遣的将帅并不多,朕也为难。”

忠顺王似乎早有准备,侃侃而道:“臣以为,所派之人,必熟稔阵前之事,才智过人,又为天子所深信,于朝中威望素著,唯有如此,才可安定军心,力挽颓势。”

他说的每个字,都指向一个人。

宇文祯佯作沉思一时:“这个人,却是难的紧。”

“老朽不才,倒是有个人选。”忠顺王笑了笑:“臣以为,吴王殿下,堪当此任。吴王殿下,曾至北疆,熟稔于兵戈,又是皇族嫡脉,身份贵重……”

一句话,其效果不下惊雷,令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宇文恪。

宇文祯欠了下身:“三哥以为如何。”

宇文恪起身,正要应声,水溶却忽然开口:“此事恐欠思量。”

好计策。这是逼着自己主动出手,若是当真让宇文恪往川滇平叛,而将自己制控在京中,到时候,外有强敌,内无援手,对宇文恪来说才是真正的一场必死之局。

这里宇文祯眸中一道精芒隐隐而过,沉眉向水溶道:“不知北王有何高见?”

水溶起身,步履从容:“吴王殿下虽然到过北疆,却是十年前的事了,长年偏居吴楚,恐怕兵戈之事,早已生疏了。再说,上次山中遇险,救驾受伤,还未完全痊愈,此事带兵出征,恐为不妥,还请陛下细度之。”

宇文恪皱了皱眉,才要开口,水溶微笑着止住。

相交多年,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

宇文祯目光锐利的望向水溶:“那,北王以为,除了吴王之外,朝中还有合适的人选么?”

水溶敛衣一跪:“臣虽不才,愿请缨前往,为陛下,分忧。”

宇文祯皱了皱眉:“北王此志可嘉,只是,毕竟新婚……”

水溶道:“臣,不敢因私废公,请陛下准臣所奏。”

宇文祯仍在迟疑:“可是,林郡主……”

“请皇上放心,臣妾虽乃闺阁女子,仍知何谓大局为重。”清冽的声音,黛玉已经款步走近,这番争论,她早已听在耳中,平静从容的道:“臣妾,断不会为以私情羁绊王爷。”

她走近,和水溶并肩跪于一处。

水溶嘴角缓缓勾起一笑,安慰里却又有了些不忍和酸楚,虽然早知道宇文祯会来这手,可是成亲之后,陪在她身边的日子,竟然不足旬月。

宇文祯便道:“既然如此,准奏,即加封北静王为靖西元帅,统领兵马于川滇平叛。兵贵神速,北王速速起行罢。”

“臣遵旨。”

水溶轻轻扣着黛玉的小手,二人一并起身。她的小手有些凉,凉的他心里隐隐作痛,若非宫宴之上,真想将她拥入怀中。

“真贤伉俪。”沈太后出声赞道:“传本宫懿旨,即晋北静王妃封诰为一等亲王妃。”

黛玉谢过恩,便回身斟了两杯酒,向水溶嫣然淡笑道:“王爷,妾身敬王爷,此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