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最佳防守(1 / 3)
大漠风來得迅猛,消失亦干脆,
风沙过天晴,然而,李隆基头顶上的漆黑更甚,似深洞,
安禄山“忠心”如故,派出的游骑散播方圆百里,正好将逃命心切的李隆基接住,
当以为获得安全时,李隆基才发现,他被软禁了,让他身陷困境的不是别人,安禄山是也,
安胡儿想造反么,朕要诛他九族,
咆哮威严,力量十足,可惜对牛弹琴,回答他的只有帐篷外冰冷无情的兵刃,守门的蛮胡对唐言免疫,除了安禄山谁也不鸟,
摄于皇帝的积威,安禄山不敢去见老皇帝,只派忠心耿耿的曳落河精锐团团将囚禁的帐篷围住,命令是连蚊子都不允许进出,
“恭喜使君,”
另一个豪华的大帐内,高尚眉笑眼开恭维着得意洋洋的安禄山,
“哈哈,同喜同喜,等我南面而治,内阁相公之位必属高卿,”安禄山有些忘形,他有这个资格,有了李隆基作为筹码,如高尚所说,挟天子以令天下,大唐等于掌控在他的手上,当然,在南下入主洛阳之前,他还得增强自己的实力,比如吞掉左贤王部,与回纥以及右贤王结盟,
这一切只不过是高尚为安禄山策划谋取大唐大计中的一个环节,就像挟持李隆基一样,
一场鸿门宴在等着左贤王,鸿门宴设置在中立场所,云中郡城外,
云中郡城客似云來,走一拨來一拨,才空置一夜,清晨便被安禄山与左贤王各一部占领,
尽管有君子协定在前,双方的会面还是充满了戒心,陪同左贤王赴会的照旧是其心腹梅录啜,
一番客套,酒过三巡,继往开來,在憧憬双方未來的友好合作之时,左贤王意外毒发身亡,双方带來的士兵顿时剑拔弩张,紧张气氛被梅录啜挥挥手消除,毫无疑问,他取左贤王而代之,不过,实践证明了,世上最不靠谱的是承诺,安禄山的翻脸比手掌翻覆还快,梅录啜注定了要成为傀儡,安禄山与右贤王联合,挥军夹攻群龙无首的左贤王部,瓜分其部众将士以及财产……
一夜走出八十里差不多是唐军步兵的极限,连续行军,人马皆疲惫不堪,尤其是断后的骑军,整夜修理地球,之后还得追上先行部队,体力消耗更多,
昨夜的战斗未能打响,來者是阿塔等人,带來了上千匹战马,让李怀唐喜出望外,
阿塔接命潜伏于突厥部落中,结果恰逢突厥人内乱,右贤王大肆征兵,阿塔等二十余波斯人也难逃被抓壮丁,他们一直伺机当逃兵,苦于无机会,右贤王趁夜袭击朔方军成全了他们,阿塔趁乱逃跑,还顺手牵了上千匹战马作为补偿,
多一匹战马多一份希望,上千匹战马的到來,极大增强了将士们的信心,
从阿塔的口中,李怀唐还得到了不少情报,
右贤王与一名外來严姓的汉人走得很近,据说与他的背叛有直接联系,
“严庄,”
王悔脱口而出,
安禄山身边有两名谋士,一为高尚,另一为严庄,两人王悔都认识,世上并无太多的巧合,右贤王的反叛的背后有安禄山的影子,这个敏感时刻出现的严姓汉人,舍严庄其谁,再加上阿塔对严庄相貌身材的描述与实际相差无几,王悔更断定是此人无疑,
随着严庄浮出水面,安禄山勾结右贤王意图不轨的阴谋更加清晰,安胡儿手中有皇帝,有兵权,还有外援,盟誓南下取中原是顺理成章之事,无须研究分析,人人知之,
王忠嗣忧心忡忡,京畿部队戍守两处,长安与洛阳,皇帝御驾亲征带走了北军主力,一场惨败只剩下眼前的万來人,如今的洛阳城里只有监门卫与金吾卫各一部,不堪一战,
调宁远铁骑南下,攻取幽州,
围魏救赵之计很多人都能想到,包括王忠嗣,王悔与郭子仪,
李怀唐很冷静,在沉思,机遇飘在眼前,但是需要胆大心细深谋远虑,不容有失,
“张仇,”决心既定,李怀唐唤來身边最稳重最信赖的亲兵,
沒有人知道李怀唐对他交待些什么,总之,应该非常非常的重要,从张仇凝重的神色可见一斑,
张仇接命,庄重地向李怀唐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带着阿塔等人匆匆南下,
南方的扬尘吸引眼球,上将军派人取请援军吗,众将士议论纷纷,
与众人不同,李怀唐面向的方位是东方,旅顺港所在,提前的布局终于到了发挥作用时刻,
时势造英雄,成败在此一举,天佑大唐,
上将军在喃喃自语什么,天佑大唐,对,天佑大唐,
王悔等人振臂高呼,将士们不知所以,也跟着怒吼……
修整片刻,大军又继续赶路,毕竟他们的状态不堪一战,而追兵在下一秒出现的概率越來越大,
担忧很快成为事实,先是白玉爪发出预警,接着斥候來报,身后有上万敌骑,已经到达昨夜设下的陷井地带,
胡骑过万,
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