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双面间谍(2 / 2)

加入书签

之刑。

李怀唐正气凛然:“吾意已决。毋庸多言。”

李静忠黯然。准备告辞。忽然想起什么。道:“上将军小心了。宫里的消息。今天一早有大臣上秘奏。以谋反之罪相告。早朝后。陛下召了他们前去奏对。”

谋反。。李怀唐瞪眼。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表现太出色会脱离群众。

李怀唐这颗大树终于感到无处不在的凉风意。

此时。数份密告李怀唐揣不臣之心图谋不轨的奏折正静悄悄地躺在李隆基御书房的书桌上。证据有点牵强――无故放粮收买人心。

罪名这东西。最容易罗织。信手拈來越说越多。证据亦然。关键是契机。不巧。李林甫嗅到了。

精明如李林甫。当然用不着他亲自出手。一个眼神。马前卒吉温迫不及待为先锋、鸿胪少卿张博济擂鼓助威。一时间天花乱坠。听他们语气。仿佛李怀唐明天就要率领两千娘子军入宫革老皇帝的命。

御书房里。气氛诡异。坐在主上位的李隆基心似明镜。相关事件高力士已向他备案。以这个理由敲打李怀唐不合适。毕竟小李同志忠心耿耿一心为唐。

诸位臣工加油。來点给力的。李隆基将带有暗示的目光移到李林甫身上。

果然。此公是个三好学生。每次所交的作业技术含量都很高。只是这次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奏折内容着实令李隆基忧心忡忡。老皇帝沒想过要一棒子打死小李同志。他需要的是狠狠的敲打。找回失去的脸面。得到他梦寐以求的美人。

李林甫不简单。做人的原则向來是害人之心不可无。说到害人。他老鸟一只。不出手则已。出手必有后招。以吉温等人的动作为铺垫。抛砖引玉。不着痕迹过渡到他的必杀一击。

自从将李怀唐列为目标。李林甫时刻注意搜集关于对手的情报。甚至不惜派人到安西打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听到了好消息:昭武九国之首的康国尽入宁远版图。掌控康国都城撒马尔罕城的守将是李怀唐的心腹公孙遥武。其余的石国等同样名存实亡。

密报被老皇帝來回仔细研究了数遍。心中暗暗吃惊。若事实真如此。大唐的卧榻之侧将又多一猛虎。祸福难料。

另外一方面。李隆基对于谋取杨玉环的信心骤降。之前的想法简单。截留美人。让李怀唐回去。从这一刻起。他的计划彻底改变。绝不能放虎归山。这头虎。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兴兵数十万。想想头皮都觉得发麻。

李隆基的城府极深。并沒表露出李林甫预计中的震惊情绪。而是不动声色将数位告密者打发走。

接着。对宁远情况最有发言权的李静忠被宣召面圣。

然而。从宁远发迹的李静忠说法明显不同。

其一。李怀唐热衷经商不善治民。与昭武诸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只为赚钱。石国国王是与他称兄道弟。康国国君数次欲划地赔偿。却被其拒收;其二。贪花好色天下闻名。具体无须阐述;其三。挥霍无度。不惜劳民伤财仿大唐的皇家园林修建“柳园”。穷奢极侈。

各有各说。莫衷一是。

“陛下何不召王忠嗣前來奏对。”

高力士眼珠一转。给出中肯建议。在他心中。李怀唐与忠良挂钩。又懂做人。值得襄助。李林甫良心坏坏滴。言行出自一己之私。可信度不高。而王忠嗣与李怀唐交情不错。肯定不会撒谎害友。

李隆基轻轻挥挥手。高力士会意退出去。书房里只剩下俩人。

气氛沉寂。李静忠心下打鼓。胸腔内一个大鸭梨在膨胀。

“刚才。你去了哪里。”

李隆基的声音冰冷。像从海底之下冒起。如冷箭般射向李静忠。

“回陛下。是。”李静忠不敢隐瞒。

又是一阵沉默。

李静忠很快作出了选择。自动招供:“惠妃让臣去试探李怀唐的态度。”

“嗯。”疑问只有一个字。却充满凌厉杀气。

……

天威难测。王忠嗣看着李静忠满头大汗从御书房里走出。

李静忠瞥了眼王忠嗣。匆匆离开。他很忙。还得去见武惠妃。

只养精兵数万。并无吞并诸国之心。

证人王忠嗣信誓旦旦。让听者无所适从。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难道他真的是传说中的大忠臣。

李隆基纠结。既然忠心。为何与朕计较一妇人。公正來说。抛开这点。李怀唐的表现无可挑剔。处处以大唐为尊、每年贡礼丰厚、为大唐征战四方。最重要的是。在对待储君的态度上。坚决站在他这边。

杨玉环。李隆基喃喃叹息一声。闭眼凝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