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山雨欲来(1 / 2)

加入书签

洛阳城西城门不对平民开放。杨玉环等人的马车只能绕到北城徽安门入城。

杨玉环与她三姐还有母亲同乘一车。

“这皇家真是威风得紧。妹夫的产业说要征用就征用。我们还得感恩戴德。真扫兴。”

杨三姐既忿忿不平。又羡慕至极。

杨母厉声道:“三儿闭嘴。国家大事岂容你一妇人饶舌。早知如此。不该让你到长安來。更不该带你去汤沐。”

剑南道慕容家出事。杨三姐的夫郎惊吓过度病情加重而亡。杨三姐也迫不得已逃难。李怀唐前脚去幽州。她后脚到的洛阳。

杨三姐吐吐舌头。还在不满嘀咕:“说说而已么。母亲干嘛这么认真。太认真了。连好房子都住不上。”

杨母的自尊心极强。不愿李怀唐这个郎子颇费给她安家。暂且借居在二叔杨玄皦家中。杨三姐与她同住。自觉委屈。

杨玉环打断她:“姐姐莫要再讲。最多我们以后打听清楚。圣上不出巡时才去汤沐。”

“四娘啊。莫要理会你三姐。她的性格与你相差太远。给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莫让她连累了李郎子。以后这汤沐还是少去为好。”

杨母淡泊。本不愿出行的。一方面经不住杨慎矜夫人的怂恿。另一方面割舍不下汤沐的诱惑和抵挡心中的好奇。难得一次出门。

唐时。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泡热泉水的乐趣。杨母与杨三姐还是第一遭。她们的兴致正浓。却受到驱赶。杨三姐憋气。杨母却担忧。怕惹祸。

说着说着。马车到了北门。守门官兵一看。见是李怀唐府邸的马车。全体肃立高呼:“辅国大将军威武。”

只半天工夫。满城皆知李怀唐大败叛逆渤海国。收复辽西城。守门官兵的敬意乃由衷自发。吓了马车里三位杨氏一跳。

护卫稍作打听。将实情转告给杨玉环。

“啧啧。妹夫果真威武无敌。强胡遇上他只有落花流水的份。嘻嘻。不知妹夫又收获了多少牛羊。”杨三姐抢先发表赞美言辞。丝毫不掩饰眼里闪烁的异样光彩。

杨玉环欢喜之中带着一丝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沾了辽西城大捷的光。李怀唐府上出入的马车都受到了礼遇。入城时。官兵主动开道。其余出入城的马车都被挡到一边。

“大胆。沒看见是中书侍郎的马车吗。”

京城大官多。一辆马车撞死两人。其中一位估计都穿官皮。被阻拦出城的马车当中。恰巧有一辆是张九龄的。

门官宠辱不惊。淡淡向张九龄告罪:“只要是大唐臣民。都该向为国征战的勇士致敬。勇士在北方。我们只有向他们家人表达。”

张九龄颌首。对门官的态度很欣赏。并喝令车夫驱马让道。

经过张九龄马车时。杨玉环拉开车窗。诚恳道歉。

张九龄笑道:“夫人不必多礼。无妨。莫说让夫人先行。辅国大将军得胜返朝之日。老夫还想给他牵马呢。”

马车入城走远。张九龄惊叹:“李怀唐艳福不浅啊。娶妻当如杨氏。”

杨玉环留给张九龄的印象很完美。人长得不但娇美无双。还知情达理。少了一份达官贵**妾出行时的骄横跋扈趾高气扬。多了一份温柔贤淑。

插曲完毕。门官恭谨向张九龄提醒:“张侍郎。城门在傍晚时关闭。若要回城。莫要错过时候。”

张九龄笑道:“这个老夫知晓。不过还是谢谢你这位小郎。哦。还未请教。”

门官道:“在下关键。”

“关键。好。好名字。老夫记住你了。”张九龄呵呵笑。

随后马车出城。远去。

“阿郎(唐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那个关键要好好惩罚他才行。”车夫对守门官的无礼还耿耿于怀。

“你懂什么。这样的人非但不能罚。还要重用。”

张九龄的声音……

城门一侧的政道坊内。萧炅从坊门的角落走出。望着张九龄消失的马车背影。阴阴冷笑。

他身旁站着一商旅模样的人。俯首待命之态。

“萧府尹放心。那车石头都卖给了张九龄。也按照你的吩咐告诉他。石头來自华山。”

萧炅似笑非笑:“石头确实來自华山。他不会失望的。”

话说张九龄今天有点奇遇。午后加班忙完公务。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一卖石头的商人。石头论车卖。还不便宜。他好奇细问。原來石头采自华山。破碎之后能选出黄金。

张九龄随机取些石块试了试。果然见到碎石里含有一些金砂。他当场买下了整车石块运回府邸让仆人选金。收获惊人。

张九龄还是不甚放心。思索片刻。打算亲自去实地考察。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大唐的库房将又多一笔进帐。说干就干。张九龄当天就出发。

于是就有了北城徽安门的一幕。

杨玉环送母亲与三姐回叔父家中后。才转回府邸。不用说。府里洋溢在一片欢腾之中。胜利。意味着塔她们的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