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情疯子(1 / 3)

加入书签

开元十八年初。大唐已步入全盛时期。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人口各方面。已到空前的程度。强盛反应在军事方面上。是连续对吐蕃人的胜利。虽然胜利不少。可是献俘的盛典却依然空白。对于好功的皇帝來说。这或多或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然而。正是这年年末。不经意间。长安的百万民众忽闻献俘盛事。欲向大唐请封的宁远上将军李怀唐向大唐皇帝献上三位重量级俘虏。分别是康国国君。史国国君和米国国君。此三国均以实际行动背弃了大唐。悍然与大唐的敌人、吐蕃。和潜在的强敌、大食国。还有突骑施人签定了盟约。起兵围攻位于大唐境外一侧的宁远城。

与大唐之敌结盟之举等同与大唐为敌。而且联合攻击宁远城一旦得手。下一个目标无疑将是大唐。这些都是显浅易见的道理。长安的居民几乎人尽皆知。同情与怜悯绝不会施舍给三名狼狈的国君。虽然他们曾经接受过大唐的册封。

因献俘之事。整个长安掀起了一阵宁远热潮。破胡二十万。救公主于碎叶镇。以及之前相关的英雄传闻一时之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对神秘的李怀唐更加的感兴趣。

与长安城平民的热情和狂热相比。大唐朝廷从上到下显得冷静多了。无他。胜利并非唐军所取。而且。胜利者还向大唐提出了难題。

在刚竣工、号称“南内”的兴庆宫的朝堂内。李隆基正在咨询一众朝臣的意见。关于宁远李怀唐求取碎叶公主之事。被齐济善等人提上议事日程。

“圣上明鉴。臣观李怀唐对吾皇殊为敬畏。闻说康史米三国的国君经圣上册封。惶恐而不敢取他们性命。而是让臣下将他们带回长安。由圣上处置。”皇帝面前。朝堂之内。齐济善极尽好言。当然。他沒有提李怀唐向三国索取巨额赎金之事。每当想起这事。他不禁摇头苦笑

“言下之意。卿认为当同意李怀唐的求亲之请。”李隆基淡淡地反问。

齐济善道:“正是。与突骑施胡相比。宁远城在西域可谓孤立无援。深受强胡们的敌视。但是他们却有能力对抗诸胡。故臣认为。李怀唐是我们在西域的最好棋子。只要利用好他。诸胡都不敢轻举妄动。有此人在。我大唐边境无忧矣。”

“陛下。不妥。齐侍郎谬矣。”朝堂之上。一向鲜有发言的国子祭酒武忠出列。明显持反对意见。

“碎叶公主乃吾皇亲赐与突骑施王子为妻。岂有再赐之理。若此。我大唐威严何在。吾皇威严何在。。况且李怀唐此人在碎叶城竟公然劫持公主。罔顾吾皇之龙颜。陷宁王爷于不义在先。无视我唐使规劝释放公主和平解决争端为后。迫使突骑施人与吐蕃人大食人联合。险些将安西置于战争的阴云下。使我大唐面临数十万强胡兵锋。此人乃我大唐之罪人。我们不追究他的罪行是对他的恩赐。岂能如他所愿。让他得寸进尺。”武忠据理力争。义正辞严。李怀唐在他的嘴里完全一十恶不赦的罪人。

齐济善冷哼。道:“苏禄汗瞒天过海。暗中勾结吐蕃人。娶吐蕃公主为可敦。此举又置我大唐于何地。至于你说的突骑施王子。臣只闻他是代父娶妻。欺辱我大唐在先。其心可诛。取消与突骑施之和亲乃理所当然。并无不妥之处。还有。突骑施人狼心狗肺。今夏在拔焕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阿克河掘堤洪灾。导致我大唐数千人死亡。损失惨重。难道国子祭酒认为要继续认贼为友而寒了天下臣民的心么。”

“无凭无据。这只是你一家之言而已。”武信冷冷地反击。

齐济善怒道:“苏禄汗企图欺辱碎叶公主之事有龙武军将士可以为证。掘堤泄洪之事突厥人、元凶之一的墨托已承认。见证者有令弟秘书监武信。还有安西军果毅都尉來瑱和鸿胪员外郎皇甫惟明。”

“严刑逼供所获之言不可信。此事事关重大。若要取信天下。须经过三司会审。”

“你。”齐济善气结。墨托在疏勒镇之时离奇死亡。武信肯定早已获悉。他此言有恃无恐。活脱一个无赖相。

李隆基打断了争议。道:“莫要议论題外之事。朕只问你们当不当应允李怀唐的请求。”关于突骑施人之事。李隆基不想追究。如果真要查下去。恐怕与突骑施人关系密切的武家还真难以逃脱干系。不过为了堵住芸芸众口。李隆基还是无关痛痒地罚武忠闭门思过数天。

中书令萧嵩出列。道:“陛下。臣认为齐侍郎所言可取。”

“其一。我们在安西的军力薄弱。李怀唐此人的崛起是我们大唐将影响力渗透到西域的良机。如果利用得好的话。即使是收复碎叶军镇也未尝不可。”

听了萧嵩的分析。李隆基颌首微笑。昨夜接见齐济善与武信。两人透露李怀唐有意攻取碎叶镇并归还给大唐。只不过是口头之言。李隆基沒有告诉臣下。萧嵩所言显示出其卓越独到的眼光。深得李隆基的赏识。

“其二。”萧嵩接着道:“更为重要的是。大食与吐蕃将受到此人的掣肘。安西四镇数面临敌的态势得以改善。我们从而得以安心在河陇地区对吐蕃人用兵。甚至从容地抗击幽州方面的契丹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