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2 / 2)
堪。】
【堤坝修复的速度,赶不上洪水破坏的速度,最关键的是,修复的堤坝根基不稳,很难抵挡洪水下一次的侵袭。】
【在这个关键时刻,昌禄陛下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只关注固有的加固办法,而是敏锐意识到,需要一种全新的,更为坚固,更耐冲刷的建筑堤坝材料!】
天幕的话真是句句都戳到了韦坚的心窝。
没错,他的确需要更好的建筑材料。
崔成不知想到了什么,眼中一闪灵光:“转运使,我我我……”
韦坚的心情极差:“你闭嘴! ”
崔成看了韦坚两眼,唯唯诺诺,不感继续说话。
此时,在聚精会神看天幕的,除了负责修固堤坝的韦坚,还有深受水患之害百姓。
真正需要稳固的堤坝隔绝洪水,重建家园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水路转运使,是他们。
睢阳县与汴水直接连通,是汴水下游的重要节点。这里是中原与江淮交通枢纽的核心,更是受水患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此时睢阳城西北处,随处可见破苇席搭建的临时棚屋。
这里每个棚屋下面都挤满了面黄肌瘦的灾民。
他们有的瘦可见其擂鼓,有的在水中被尖锐木枝划破了脚,伤口红肿流脓,有的双目无神,至今没能找到家人。
但天上的异象,总给了他们一些希望。
“这天上说的,是真的吗?”
“真的有那种,不会被洪水冲垮的堤坝吗?”
“有这样的堤坝,俺阿娘也不会死了。”
一个头发半白的妇人双手合十:“城儿可莫要回来……”
旁边有人安慰:“大娘啊,你放心,现在俺们这睢阳县,是猫见狗嫌,鸟都不愿来拉屎哩。”
妇人固执摇头:“城儿是个孝顺孩子,他要是知道家里有水患,怎么都要赶回来的。”
“那你儿去哪啦?”
“他说去修……”
“让一让让一让,米汤来了!”
中期十足的一嗓子打断了二人交谈。
灾民端着破碗一窝蜂地冲上去,簇拥着装米桶的车。
“排队,排队,都有汤喝!”穿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人拿脖子上的帕子抹了一把,没喘匀气就开始盛米汤。
“张县令歇歇吧,我来给他们盛饭。”
一个微胖的身影拿着饭勺出现。
他身穿青灰色粗布直裰,袖子高高挽起,衣摆被匆忙卷到了腰间。
此时他站在一口大锅前,粗糙木勺稳稳将一勺又一勺米汤送进灾民递过来的破碗里。
他眉头微蹙,神情却专注温和。
余光看向身边张县令时,带着赞许的神色。
这是新任睢阳县县令,刚中进士外放,就赶上了河南水患。可他没自怨自艾,一心为民,干劲十足。
睢阳这是来了个好官儿啊。
张巡刚熬完了一锅粥,此时热得很,汗水顺着鬓角往下巴滚,后背也湿透了。
“这事原是我来做才对,麻烦苏兄了。伙夫因身高体壮的,被拉去打捞灾民,我只能暂时当一回厨子。”
张巡虽是县令却丝毫没有一点儿架子,他面带感激看着前面的中年男人,庆幸这手忙脚乱之时,有这么一个奇人出现。
说来也是奇怪,旁人见睢阳落难,恨不得长出八条腿快快逃跑,此人却蒙头就往城内进。
张巡打探过此人身份,但他说得含糊,只言不过是替他家主君做事之人,他便不好再问。只知道这人姓苏名轼,字子瞻。
张巡观察了几日,发现此人风姿卓绝,见闻宏阔,尤精于灾后抚民、赈济再造之法。
这是世家大族才能培养出来的才人!能收揽此等人物者,其才能更甚啊!
想来能把此等人才派来救灾,这主君也一定是个胸怀广阔心有百姓的活菩萨。
张巡对这未谋面的“苏兄的主君”印象极好,评价极高,已偷偷引为知己,只恨不能一见。
而此时,与睢阳县远隔两州,雨夜里的灵都观角门,李鸾的脚踝被一只冰冷的手握住。
她转身撤步,手迅速摸到腰间匕首,却听到一声清脆的系统音。
【叮咚——】
【恭喜宿主,声望值+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