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荡(1 / 2)
洗漱好躺在被窝里,蓝心璇着急回味今天这个美妙插曲。
深知自己受伤了不该感到狂喜,至少不是现在这副扬扬得意的样子,好像抓住了Mo的什么把柄。
可是她情不自禁。
说不清为什么,只觉得挡住球后,获得了和Mo这段关系上的主导权。
可她当然不会拿这点小事去跟Mo要什么恩赐,何况这份狂喜就已经让她拥有了精神上的谢礼。
她拆开这份礼物,里面装着Mo浓厚的情感。
虽然他冷着脸,但对她一点也不冷淡,反而是那么紧张、惊讶、担忧、歉疚,甚至懊恼,无数激荡的情绪影响了她,如同他手掌扣住她手臂留下的力度。
如此热烈、绵长,几乎是在触碰瞬间,就让她想要顺从。
原来如此,这是目前为止Mo在她面前流露情绪最明显的一次,所以她才会狂喜。
换作以前要是受了伤,她肯定会担忧一晚上;年少时怕影响打比赛,上班后又怕耽误工作。
可这次不会,因为根本没有受重伤,也因为Mo的反应让她只顾得上愉悦。
蓝心璇摇头晃脑不停回味,脑海里在慢速播放Mo的各种表情。
可渐渐地,越品味越尝出这本质。
其实Mo会有这些不太从容的反应,只是不愿让一个女孩因他受伤,而跟这个女孩是谁关系不大。
Mo是个有良心又负责任的好人,不能把他本身的好当作是专门对她的好,这对他来说并不公平。
她清楚意识到这一点,没那个自信能动摇Mo的心。
~
墨言翊迄今为止的人生当中,仅有三个瞬间打破了他一贯的沉稳,显露出平日难见的失控与慌乱。
第一次跟父母有关。
父亲是在伦敦长大的华裔,对从中国来留学的母亲一见钟情,为了能和她永远在一起,不惜从伦敦移居到中国,和母亲同居,并生下了他。
母亲自由随性且洒脱,即使后来身患重病,也常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飞回伦敦住一阵、或去看某位国际球星的比赛,又或者在一片野草莓田地旁晒太阳。
她喜欢阳光、草莓和拥有健康体魄的运动员。
墨言翊那时还太小,无法理解母亲的心愿,还有点厌倦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让他没办法和朋友玩耍。
但父亲深爱母亲,愿意陪她闹、陪她疯,只要她高兴就好。
就这么一直陪伴,直到母亲在墨言翊八岁时去世。
母亲死后,父亲就如死一般寂静,没再四处奔波,而是选择留在中国,默默把他抚养长大。
母亲娘家早已无人,父亲也不愿让她孤零零埋在墓园里,于是留着母亲的骨灰放在家中。
没有任何阴森气息,骨灰盒被安置在父亲书房里,父亲每日都会献上新鲜草莓送给母亲。
就这样日复一日,直到墨言翊十八岁成年后,父亲也毅然决然地追随母亲而去。
父亲的遗书只留下一个请求,就是将他与母亲一同埋在伦敦老宅的后院里。
那里早已摆好两座墓碑,只等墨言翊完成最后一步。
他这才恍然,原来父亲偶尔独自回伦敦,是在悄悄为此做准备。
举办葬礼时,墨言翊全程没有任何感受。
等到第二年去祭拜父母,看到二老的墓碑并排而立后,他突然哽咽。
悄无声息流着泪,直到风吹到脸上引起一阵凉意,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哭了。
死亡本身并不能引起他的痛苦,因为人终有一死,他接受这个注定的结果。
也理解父亲做出这等选择的意愿。
父亲当然不需要为孩子而活,如果他更想和爱人待在一起,那作为儿子自然是尊重与祝福。
所以墨言翊很清楚这一点,他并不是因为没了父母亲才哭的,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说不清。
就这样,流下的眼泪在心脏凹陷处形成了个水洼,偶尔想起时就会泛起涟漪。
直到他学医的那几年,头一次明白什么是孤独。
孤独的日子里,父亲的自|杀带给他很多思考。
其实自母亲死后,父亲早就失去了灵魂,只剩一副空壳苟延残喘,也很早就做好追随爱人而去的打算。
可因为有一个尚未长大的儿子,父亲才压抑住心底的思念,独自忍受了整整十年的孤独。
父亲没有用悲伤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十年如一日地教育与陪伴他,叫他根本看不出父亲的孤独。
墨言翊无意自责,只是站在那并排的墓碑前,眼见父母终于团聚,才忍不住落下了泪。
那时他以为,自己的眼泪是心疼父亲的孤独,和实现父亲遗愿后感到了愉悦。
不过在遇到蓝心璇后,想法彻底改变了。
永远忘不了她做出的领养决定,是如此地坚决与义无反顾,让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也因此不由自主地关注她。
主动加她的联系方式,主动告知自己可以随时提供帮助,主动解决她提出的任何请求。
那段时光很美好,让他短暂地重新拥有了家的感觉,就算最后没能成为真正的一家人,可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