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苏氏兄弟(1 / 2)

加入书签

第293章 苏氏兄弟

剽窃者,人恒剽之。

赵半阙剽了前人那么多诗词,现在被苏轼剽了一道菜又如何?

除了自认报应,还能如何?

难道把苏轼送进冰井务问罪吗?

挟了一块羊肉入嘴,赵孝骞点了点头。

味道不错,跟自己做的几乎没有差别,不得不承认,老苏是个天才,作诗词天才,做菜也是天才,赵孝骞的手艺,他看一眼就学会了。

有的人天生就比别人优秀,如果能接受这个真理,那么面对人世间其他的不公的时候,或许能宽慰自己几分。

今日的菜肴全是苏轼亲手做的,味道很好。

据说苏轼是个资深吃货,无论被贬谪到任何地方,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当地的美食,并勤加研究,精益求精。

仕途失意后,他是真把美食当成第二事业了,这年头若有直播的话,这货绝对是个探店大网红,而且是非常正直的那种,店家偷偷塞红包求美言都没用。

桌上三人,大约四五个菜,说是苏辙府上设宴,其实更像一顿家宴。

席间没有杯觥交错,没有应酬客套,三人一人一碗米饭,各自埋头干饭,谁都没工夫闲聊。

这顿饭赵孝骞吃得很舒服,不仅是味蕾上的舒服,更舒服的是心理。

他喜欢这种轻松融洽的用餐氛围,不把自己当外人,当然,或许兄弟俩也没把自己当人。

吃完饭,苏轼居然盘起腿坐在桌边,当着赵孝骞的面用牙签剔牙,那龇牙咧嘴的模样,谁敢信这位是大宋文坛第一人?

真应该请那些愿意自荐枕席的青楼魁娘子们来看看,看看苏轼现在的模样,这个面目狰狞的六十岁老头儿要睡她们,就问她们还愿意不。

见赵孝骞搁下筷子,苏轼挑挑眉:“子安贤弟饱矣?”

赵孝骞点头:“饱了。”

“味道如何?”苏轼眯着眼笑。

“已有我七分功底了。”赵孝骞实话实说。

“哎?”苏轼愣了一下,起身就要跟他吵架,说到做菜,俩人谁也不服谁。

刚抬起屁股,被苏辙眼疾手快拽住,然后重重摁了回去。

“兄长,不可无礼。”苏辙满脸无奈地道。

有这么个兄长,实在是苏辙的福气,苏辙这辈子没干别的,活着的使命就是为兄长求情,背锅,挨揍……

如果你想飞,伤痛我背。

今日家宴,无酒。

饭后饮茶,苏辙命下人端来一套茶具。

这套茶具也眼熟,是赵孝骞送的。

当初弄出炒茶后,赵孝骞特意在烧瓷的窑口特意定制了一批茶具,然后送给了全城的权贵亲朋,就是为了培养权贵们喝茶的习惯。

有了好习惯,才会上瘾,才会消费。

苏辙的府上也送了一套,炒茶这东西,在上了年纪的群体里很受欢迎,如今苏辙也已养成了饭后饮茶的习惯。

茶具上桌,苏辙作为主人亲自泡茶,手法没那么里胡哨,胜在朴实无华。

中规中矩地泡好后,分斟在三只茶盏里,苏辙笑吟吟地示意赵孝骞尝尝。

三人浅啜了一口,苏轼露出满足的表情,长呼出一口气。

“说来子安的名声,确实是名满天下了,老夫远在惠州都听说了子安的事迹,尤其是宋夏之战,哈哈,太解气了!”苏轼开心地大笑。

“西夏称臣,割六城千里之地,还破了敌人的都城,子安之功业,大宋立国以来绝无仅有。”

“闻知汴京捷报那日,老夫在惠州喝得酩酊大醉,那时就在想,这位赵子安究竟是何等英雄人物,若老夫能归京,必须要见一见。”

苏轼捋须,目光欣赏地看着赵孝骞。

赵孝骞笑道:“谁知见面不如闻名,这个赵子安实在太无礼,刚见面就差点把苏学士摁进粪……”

话没说完,苏轼大声咳嗽起来,面红耳赤地瞪着他:“莫说这腌臜事,刚吃过饭呢。”

随即苏轼叹道:“大宋积弱百年,幸得子安这般英雄砥柱人物力挽国势,否则强邻在侧,大宋君臣子民命运如何,实在很难说。”

“我等皆老朽,时日无多,子安却正是年少,大有可为。老夫且问你,未来许多年后,以我大宋之国力,能否收复燕云十六州?”

苏轼说完后,苏辙也望向赵孝骞,显然兄弟俩对这个问题都很关注。

赵孝骞沉默片刻,缓缓道:“‘未来许多年’,这句话不对……”

“我虽年少,但也等不了许多年,如果宋夏之战是大宋的立威之战,那么收复燕云十六州,便是大宋的强国之战,而且越快越好。”

“辽国不会给大宋留太多时间发展,他们已经警觉了。如今宋辽边境风云诡谲,见识了大宋的火器后,辽国已然蠢蠢欲动,显然是不打算遵守澶渊之盟了。”

赵孝骞看着兄弟俩,笑道:“二位努力多活几年,就会亲眼看到燕云十六州回归我大宋,这块地盘不收回来,大宋必有亡国之忧。”

苏辙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直起身子道:“官家上次给你四道封赏,其中一道是知真定府,莫非……”

赵孝骞笑着点头,到底是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