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秦的周边(1 / 2)
第173章 大秦的周边
可不仅是使大秦之民不再畏天寒那么简单,嬴政更想到,若有此制成的衣物,将更能保障大秦军队的战斗力,征战一些秦军以往难占领之处。
如北方那些寒冷之地,不是他的大军打不下,而是那里太冷根本不好驻军,可若得了这,便可驻军,将之纳入大秦版图中。
日后大秦真要出海,或许也需要此物为出海人员保暖。
无论是从民生,还是军事等方面考虑,这都必须得拿到。
拿到应也不难,又不是要攻打占领那孔雀国,派一队人马过去友好交流,换点回来,不难吧?
嬴政和众人在心中思量,李念终于讲起了神洲,他先讲大秦周围的情况。
李念看向大秦的西北方向,如今属于东胡的那片地,脑中自然而然浮现起一句上学时读过的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他的木棍移动到那,而见其木棍所指,众臣更加打起精神。
海外之地虽好,但终究太远,可作为未来的目标,却不能立即就行动,大秦如今这情况也撑不起海外开疆拓土,还须得先修内功。
“此地如今为东胡、扶余所占,除天气比较寒冷外,亦是一块难得的宝地,土地相当肥沃,非常适合耕种,较别处可产出更多,且种出的作物更优良。”
“此地资源同样非常丰富,这里有大片山林,飞禽走兽、奇异草不少,河中游鱼可以瓢舀,做饭时野雉有时都会飞到锅中,成群的狍子不需追赶,拿着木棒便能打到。”
这一番话直接将此地丰饶落入了嬴政和众人心里。
瓢舀的鱼,棒打的狍子,这地方的资源得有多丰富啊。
海外之地太远,难以取到,但这东胡、扶余就在大秦不远,却未必不能。
此等宝地,小小东胡、扶余也配拥有,当该我大秦才是!
可就算此地很好,目前也不好去征伐东胡、扶余,将之夺取过来开发。
且不说大秦国内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单是天寒这问题便不好解决,燕赵之地已够寒,此地只会更冷,还是得拿到那才可。
李念又讲了许多东北的好处,将嬴政和众人钓得心中口水直流:真乃宝地也,若能得之并开发,定会为大秦重要之地,可惜现在无法拥有。
随后,他将木棍移动西边,先圈了圈如今的楼兰等西域诸国所在。
“这块地方也是一块宝地,虽雨水较少,气候较干,但日照充足,昼夜寒热相差大,使此地非常适合种植某些作物,养殖牛羊马匹。此地矿藏资源丰富,石油、石涅、金、铜等藏量大,较优质。”
这时候的楼兰都还存在,可见新疆这片地区的条件比后世还要更好,无论是从林业,还是矿产,种植等方面。
“大秦若想打通陆路上和冀洲(中亚)、柱洲(欧洲)的联系,这片地方最好控制在手,且今时大秦之北,那匈奴有崛起之相……”
“而以匈奴的人口和物产,必不足,其必须从外获取而得强盛,若不从我大秦获取,定会迫使东胡、楼兰诸国为其所用。”
这是历史上的事实,匈奴之所以强,能与大汉纠缠多年,便在于其从其他国家吸血补充己身。
大汉之所以经营西域,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斩断西域小国和匈奴的联系,不让其等再给匈奴输血。将木棍往下移,点着楼兰以南、羌以西之地。
“这片地为世界最高的一片地,称为世界屋脊,世界最高之山也在此处。由于位置高,此地环境并不是很好,腹地常年寒冷,不适于种植,放牧尚可。”
李念有意提到此地为世界最高、世界最高之山在此处,为的便是让其受嬴政和众人重视,不要让他们觉得此地环境不好,遂想放弃。
不说要让大秦打下多少国土,至少要把现代的国土和某些的地方收归回来,也算是了却在现代的一些遗憾。
果然,听到这里为世界最高之地、最高之山都在此处后,立刻引来了嬴政和众人的极大兴趣。
其他多个世界第一,大秦目前占不了,但这世界屋脊、最高之山就在不远处,当可得之。
作为皇帝,对世界第一、对“最”都有着强大的执念,尤其是历史留名的那些强势君王!
嬴政甚至生出了一个想法,干脆不修那骊山陵墓了,将坟弄到这山上。
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皇帝,死后也要在世界最高之山上俯看整个世界。
生出这想法后,嬴政遂出声问道:“此山有多高?此山可有名?可能登顶?”
李念道:“此山有两千六百多丈高。”
老实说,听到才两千六百多丈高,众人有些失望,原以为这世界第一高山有万丈高,站于其上可碰日月,可触仙人呢。
如果这位李尚书的话不假,岂不是那些传说中万丈高的神峰巨岳皆为虚构?
进一步深想,传说中的仙神也是假的?
“此山或许在当地人中有名,但于世界却未曾被人所知。其上覆满冰雪,极为寒冷,且极为缺氧,以如今大秦之力,不可登其顶,李某以为纵使再过五十年,大秦也未必能有人能登。”
嬴政心中充满了失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