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技术革新(1 / 2)

加入书签

第95章 技术革新

周奕的话,让吴永成的精神为之一振。

“什么办法?”

“dna技术!”

周奕的回答,让吴永成和许念都不太惊讶,作为老刑警和高材生法医,他们当然听说过这项技术。

但听说过,不代表就能用上。

对于九七年的宏城,甚至是全国九成九以上的城市而言,这项技术约等于一个传说。

不论是哪个时代,超前的科学技术,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成本和资源。

九七年想搭建专业的dna检测实验室,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要有专业的设备、人才和完善的建制。

这对宏城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去省城寻求帮助。”周奕说道。

吴永成顺手摸出烟盒,刚准备抽一支出来,看见了许念,又默默地把烟盒收了起来。

“据我所知,省城也没有这项技术吧?”

周奕回忆了下,印象中省城的第一个dna检测实验室,好像就是九七年港岛回归那年成立的,但他不确定现在筹备到哪种程度了。

“吴队,不妨问一下吧,万一呢。”

“眼下这起案件,只有铁板钉钉地确认死者是章慧,许家光才无法狡辩,否则就算把他送上了法庭,量刑上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成吧,那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我去找谢局,这种事得他出面才行。”

三人分头行动,周奕打算先去会一会许家光,万一能撬开他的嘴呢。

作为一个上一世见证了技术革新带来的破案效率提升的人来说,周奕深知这件事有多重要。

时代和科技,与警察破案是密不可分的。

古代,有一种技术叫滴血认亲,被古人奉为真理,但其实有巨大的局限性,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近现代,指纹和血型技术的发展,让破案有了更精准的手段。但血型本身并不具有唯一性,大部分人的血型就是o型、a型、b型和ab型。

在dna技术普及之前,法医在尸检做物证对比时,主要就是通过血型配对来判断死者信息。

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dna,和指纹一样,是具有唯一性的标志。比指纹更精准的是,它可以通过一滴血、甚至是一根毛发,就能提取到。

“宏城要是有自己的dna实验室就好了。”周奕由衷地感叹道。

周奕刚要走到审讯室门口,迎面就看见了陈严,他的表情有些奇怪。

“严哥,怎么了?”

周奕记得,吴队是让陈严去许欣欣的学校蹲守许家光。

“正好,周奕你来跟我看下,我把许家光的女儿许欣欣接来了。”

周奕一愣,怎么把小女孩接到市局来了?但转念一想,就眼下这情况,这小女孩确实无从安置,只能接到公安局才是最稳妥的。

周奕跟着陈严往值班室走去,“许欣欣怎么了?”

两人正好走到值班室门口,屋里的一把椅子上,坐着一个小姑娘,背着书包,坐在那边发呆。能看出来,小女孩长得像许家光。

旁边有个女警,拿着一个苹果递给她,她看了看,似乎是没反应过来,眼神有些呆滞。

“许欣欣有智力障碍吗?”周奕问道。

“应该没有啊,要是有智力障碍,正常学校也不收啊。”“但她这样子,似乎有点不太正常。”

女警最后把苹果塞在了小女孩的手里,小女孩看着手里的苹果愣了好久,才张嘴咬了一口。

“我问了学校的老师,许欣欣的班主任反映说,许欣欣的学习成绩很差,基本就是全班倒数那种。而且她的反应很迟钝,精神也很难集中,时常出现精神涣散的状态。”陈严说。

“是一开始就这样的吗?”

许欣欣八岁,那就是小学二年级。

“班主任说一开始就有,当时以为是孩子不适应上小学,但没想到后面情况越来越厉害了。班主任还特意叮嘱她父母带她去医院看看。”

“医院怎么说?”

“我怀疑她父母根本就没带孩子去医院看。因为班主任说再问的时候,章慧就只说了句‘看了,医生说我家孩子没什么问题’。”陈严有些气愤地说。

周奕走到小女孩面前,蹲下来小声喊道:“许欣欣。”

小女孩的反应明显慢了两拍,过了几秒钟才扭头看向周奕,表情有些木讷。

“你知道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吗?”

过了好一会儿,小女孩开口道:“妈妈……妈妈不见了。”

周奕皱了皱眉,从外表上看,小女孩并不像是有智力缺陷。

因为有智力缺陷的孩子,身体机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嘴歪眼斜、四肢不协调等问题。

许欣欣显然不是,他的外貌五官和动作都是正常的,就是反应慢,表情呆滞,眼神涣散。

“严哥,麻烦你去请许法医来值班室一趟,请她帮忙看下。”

一听要喊许念,陈严立刻答应,飞奔着跑了出去。

几分钟后,陈严带着许念回来了。

“周奕,怎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