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北疆都护府(3 / 4)
情。
所以,必须要建立完整的都护府体系,来帮助他管理北疆。
“大都督英明。”张兴华也是恭维一声笑道。
随后,接着顾自忠的话讲述道:“在都护府内部,最高之人称为都护,其次便是副都护两人。”
“府内还设有长史、司马、六曹参军事等属官,协助都护处理日常事务。”
……
一个时辰后,顾自忠两人离开了书房,李骁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毛笔,面前放着一张空白纸张。
脑海中则是在思索着都护府的建立事宜,尤其是官吏的任命更是重中之重。
经过两人的讲解,李骁对北庭都护府的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
以李骁后世的企业管理眼光来看,这个结构比较粗糙,漏洞太多,并不完美。
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实践证明过的最好架构了。
太过精细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官员的冗沉。
简单粗暴的管理往往才更加有效。
所以,李骁决定先仿照北庭都护府的架构,简单的改变后,组建北疆都护府。
至于更精细的管理架构,等到日后真正需要的时候再行设立。
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官吏的任命。
副都护?根本不用考虑。
有李骁一个都护就够了。
北疆都护府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所以,他在纸上写得第一个职位就是长史。
这个位置算是文官之首,相当于一国宰相。
可想起老朱和李善长、胡惟庸的事情,李骁却是轻轻的摇了摇头。
“先让它空着吧!”
所谓的朝堂斗争,归根结底就是君权与相权的争斗,两者的关系是此消彼长,很难共生。
反正李骁也没有想过要当一个吃喝玩乐的昏庸之主,勤奋一点也是应该。
“日后倒是可以设立军机处来处理公务。”李骁轻声说道,随后便在长史两个字上轻轻划了一道。
紧接着就写了‘司马’两字。
主要协助都护处理军务,包括军队的训练、调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
只要不给他染指兵权的机会,就可以设立。
“九猛安合倒是适合这个位置。”李骁喃喃说道。
九猛安合的资历比李骁还要深,在北疆有着很高的威望。
这样一个人,将他放在外面继续领兵,李骁也有些稍稍不放心。
毕竟萧思摩时期,各州都督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很容易造成州部割据,李骁的崛起就是明例。
所以,都督这一职位必须裁撤掉,然后对北疆七州实行简单的军政分离,防止一人独揽大权。
如此一来,让九猛安合再留在七河就不太合适了。
于是,李骁决定将都护府司马的位置交给他。
这个位置地位高,职权重,负责帮助李骁处理军务,制定作战计划。
是明面上的北疆军方第二人。
但是,司马的任何命令都要经过李骁确定之后,才能传达至各部军镇。
只是权重,但并不直接染指兵权。
所以,这是最适合九猛安合的位置。
确定了司马人选之后,李骁又写下了录事参军、仓曹参军、功曹参军、兵曹参军、工曹参军和法曹参军几个职位。
这些参军才是都护府真正办事的人,李骁没有那么快下决定,而是放下了毛笔,饮尽了杯中茶水,站起身来喝道。
“来人,备马。”
“去城中各处走走。”
虽然城中依旧是十室九空,大部分民房都成了金州军的兵营,但李骁还是准备走走看看。
为接下来的迁都做好规划。
毕竟迁都是一件大事,不是简单的把人迁移过去就完了。
……
阵雨没有洗刷掉东都城内的污浊之气,反而让角落中的干涸血渍变成血水,流淌在街道上。
马蹄踏碎水洼,惊起几只啄食腐肉的乌鸦。
武卫亲军在前开道,簇拥着李骁在城中走着。
东都城不大,用不了半个时辰便能走完所有地方。
满目疮痍的大街上,看着脚下的血水和角落中的断骨碎肉,李骁知道东都是没办法继续待下去了。
在这种环境下,大量金州士兵的聚集,容易滋生瘟疫不说,粮食也更是一个大问题。
东都有很多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但却都没有进行过开发,依旧以畜牧业为主。
东都的底子养不起这么多士兵。
目前金州军的粮食都是从金州转运过来的,路上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金州军要尽快班师了。
“二虎,此次你就不必返回金州了,准备一下去伊犁。”
李骁走在东都街头,对着旁边身穿甲的二虎说道。
刚才正好碰上,便将事情提前交代给二虎。
“伊犁?”
二虎惊愕,不解说道:“伊犁还有王廷军队吗?”
李骁轻轻摇头道:“王廷军队早就被我们打回了楚河一带,七河的伊犁河南岸只剩下了少量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