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南宋君臣明争暗斗,秦桧遇刺,苏定方抢马(1 / 6)
【秦桧的谋逆心思,并非无迹可寻。】 作为皇帝,赵构平日里和臣子们接触的途径也就三种。 外朝,内朝,以及经筵。 外朝,就是文武百官都参加的大朝会。 秦桧通过任用自己的党羽担任副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侍从以及御史台谏官,控制了外朝。 内朝,就是皇帝的内宫。 秦桧通过结交张去为,王继先等人,获得了内朝之中赵构的一举一动。 经筵,就是指皇帝平日里召集大臣进行讲经,通过大臣们对理论的讲述来体会治国道理。 秦桧的儿子秦熺身兼侍讲学士,每次经筵必定出席坐镇,让讲经的大臣们战战兢兢,不敢说秦家父子一句坏话。 讲官陈鹏飞对秦氏父子专横跋扈的行径极为不满,几次在讲经中用各种典故暗示赵构。 秦桧一怒之下,直接命令手下御史上弹劾奏章,将陈鹏飞流放岭南。 此外,为了控制赵构,秦桧还非常忌讳参知政事们单独奏对。 章夏靠巴结秦桧上位,但仅仅是因为单独和赵构进行了一次奏对,秦桧就怀疑章夏是在说自己的坏话。 章夏奏对完毕之后,才刚刚从皇宫回到家中,弹劾章夏的御史奏章就已经送到了政事堂。 章夏免职之后,其他被秦桧提拔起来的参知政事们对单独奏对这件事情畏之如虎。 甚至出现了赵构特地召见某个宰相单独奏对,这个宰相就会立刻称病在家,至少半个月才重新回到朝堂的奇葩之事。 至于在外朝大朝会时,任何人胆敢说秦桧一句坏话,那秦桧的大量党羽便立刻群起而攻之。 经过数年精心培育党羽,赵构所有能接触到外人的渠道都有秦桧的耳目。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秦桧的党羽们自然也都能看出秦桧对皇位那隐隐约约的野心,并顺势做出奉迎和试探。 金幕中,秦桧来到了临安府著名的相士张九万家中。 张九万毕恭毕敬,带着秦桧在后院就坐闲聊。 秦桧笑呵呵地拿起了一旁侍女的折扇,用扇柄在地上画了一个“一”字。 “张先生,听说你素来擅长拆字,老夫这一字,如何拆解法?” 张九万对着这个“一”字思索良久,随后对着秦桧行礼,正色道: “恭喜相公,贺喜相公。张某拆解此字,可知相公不久后必然升官晋爵。” 秦桧忍不住笑了起来,道: “我位为丞相,爵为国公,如何还能升官晋爵?” 张九万呵呵一笑,正色道: “相公在土上画一,‘土’字多‘一’,岂非是‘王’字?” “由此可见,相公当享王之富贵也!” 秦桧哈哈大笑,满意离去。 又有静江府知府吕愿中,召集府中幕僚共同做出了一首《秦城王气诗》献给秦桧。 秦桧得到这首诗之后大喜过望,将吕愿中提拔升官。 还有官员张喻在秀州设立祠堂,在最中央挂的是秦桧和秦熺父子的画像,反而将皇帝赵构的画像挂在秦桧左手边。 秦桧得知消息之后,将张喻从代理知州升为正任知州。 更有秦桧党羽林机上奏,声称秦桧父亲的祠堂之中生出了灵芝草,乃是祥瑞。 于是林机也很快被提拔为侍御史。 如此一来,秦桧的党羽们立刻就察觉到了一条升官之路。 他们疯狂用各种祥瑞、行为来歌颂秦桧。 最开始的时候,还只不过以伊尹、周公等大臣来称赞形容秦桧。 到后来,竟已经有人用虞舜、夏禹来比喻秦桧。 虞舜、夏禹,那可都是上古时代的华夏君王。 用来比喻秦桧一个臣子,其意不言自明。 秦桧的党羽造势到这种地步,已经到了要失控的边缘。 直到这一天,一份奏折送到了赵构的面前。 这份奏折是秦桧的党羽王循友递交上来的。 上面先是给秦桧歌功颂德了一番,在最后提出了要求: “请加秦桧九锡,以彰其功!” 赵构看完这篇奏折之后,心态直接爆炸,将奏折重重地丢到了地上,破口大骂。 “这个秦桧,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加九锡,这是历朝历代所有篡位权臣的必经之路。 什么王莽、曹操、司马懿这些,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加九锡过。 秦桧竟然唆使党羽要给自己加九锡,心思不言自明。 赵构深吸一口气,立刻吩咐左右。 “快,把杨沂中给朕找来!” 很快,殿前司指挥使杨沂中就来到了赵构的面前。 这个杨沂中,如今已经被赵构亲自改名为杨存中。(为方便阅读,后文依旧称杨沂中。) 但在临安城中,杨沂中却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外号——“髯阉”。 髯,指的是杨沂中喜欢留着美髯。 阉,自然形容的是杨沂中犹如宦官一般令人厌恶。 杨沂中虽然臭名远扬,却有一点好。 那就是对赵构死心塌地,是真正只忠心于赵构之人。 当年监斩岳飞这件事情,整座临安府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愿意去做这个监斩官。 毕竟做人还是要讲点良心,要点面子的。 只有杨沂中自告奋勇,亲自调兵遣将,以监斩官的身份将岳飞、岳云父子和张宪处斩。 为了舔赵构这个皇帝,杨沂中那是真不遗余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赵构二话不说,直接指着地上的奏折。 “你自己看!” 杨沂中捡起奏折一看,脸色也不由大变。 “陛下,秦桧这是想要谋反啊!” 顿了顿,杨沂中沉声道: “陛下放心,只要陛下一道旨意,臣这就去取了秦桧父子的首级!” 杨沂中敢这么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