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捷报(2 / 3)
,滇省众人才得知大明已经是桂监国即位
他们连桂监国朝廷的门在哪都不知道,又如何呈递奏疏入朝
临安府一众士绅的这番抗争同样没有任何效果,十家士绅尽皆以附逆之罪被抄家,领首之人斩首,四五百名家眷充军流放,临安府内的士绅,再次被杀得人头滚滚
临安府寄予厚望的一众滇省士绅,此时却皆是闭口不言,张煌言虽在临安府行事严厉,但滇省其余地方在推行军屯之制时,却颇为克制,一众滇省士绅见状也是尽皆沉默
而且张煌言所定的罪名也让滇省士绅根本不敢沾手,临安府士绅要怪也只能怪他们身处临安,谁让他们偏偏就在这贼巢之中呢
滇省叛乱刚定,私通叛逆这种罪名谁敢沾惹
临安府十家士绅尽皆被处斩流放以后,临安府一众士绅也终于是胆寒,一众士绅纷纷疏通门路迁籍前往他府,不敢再留在临安府中
张煌言得知府中士绅动向后,却也并不阻拦,甚至还在暗中令滇省三司协助这些士绅之家迁籍
待得一众士绅迁出临安府,临安府的分田事宜也终于顺利推行开去
临安府中清丈出的田亩,如今已尽皆被分发给流民百姓,张煌言正领着百姓抢种冬麦,待得来年,临安府新制应该便能开始见到成果
朱朗放下滇省奏疏,又是取过粤省传来的信件,只是朱朗看完粤省书信后,却是直接愣住
李承志看着上方的监国殿下久久不语,脸上神色也是一沉,开口说道
“殿下,可是朝中有要事发生”朱朗闻言,这才回过神来,开口说道
“是有事,但是喜事,王妃有孕了”
朱朗看着手中的信件,脸上神色复杂,忽然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牵绊,似乎无形中又是深入了几分
闽省大捷以后,朝中之人皆能看出明清已成两分天下之势,王月到今年也已经成年,朱朗从闽省返回粤省后,却也没有再做克制,与王月住到了一处
下方的李承志原本神色严肃,此时听得监国殿下所言,先是愣了一下,而后脸上却是浮现出惊喜之色,直接躬身行礼,高声说道
“恭喜殿下,王妃喜得皇嗣,我大明后继有人矣”
其实自粤省大战之后,朝中便已开始有人上疏令朱朗广纳嫔妃
但当时明廷形势风雨飘摇,说不得清廷何时便要打入粤省,朱朗自己都时时在准备着跑路的事情,哪有心思去管这些
等闽省大捷,明廷彻底在南方站稳以后,朝中上疏请奏,请朱朗充实后宫的人就愈发多了起来
此事不仅是文臣关注,朝中的武臣也同样关注,甚至焦琏李明忠等武臣,对此事的看重还要超过文臣
如今朝中的武臣清一色皆是朱朗心腹,龙骧焦琏,武骧李明忠,腾骧马宝,桂军郑文雄,还有掌握锦衣卫的李承志
朝中如今所有的高阶武臣,几乎皆是朱朗即位以后亲自提拔起来的,甚至各支禁军中的一众中高阶将校,都被朱朗亲自赐下武举功名,顶着天子门生的名号
正是因为朱朗一人掌控着朝中几乎所有的军队,所以朱朗才能按着自己的心意,随意任用人手推行新制
最典型的便是军机府之制,若是没有军中一众武臣无条件的支持,这等侵夺文臣军权的新制,在朝中绝不可能通过
但此事有利亦有弊,朱朗若在,那三军军将自然臣服听令,凭着朱朗的身份威望,随时可以聚集大军争战,也不会有军将敢像从前一般,对朝廷之令听调不听宣
但坏处便是,一旦朱朗出现问题,那明廷各军立时便要大乱,而且这种大乱绝不是文臣们能够解决的
一旦朱朗出现意外要另选新君,焦琏李明忠等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危军权,必然要各自推选亲近自己的藩王继统
这与焦琏李明忠等人是否公忠体国无关,新君即位以后,无论是谁都必然要收兵权,令自己的心腹掌军
若是不能让亲近自己的藩王继统,那等其他人推举的藩王即位稳住了朝廷,他们手中的军权就必定会被其他人夺去
凭白便失去兵权,甚至连自己的安危都无法保障,这等情形谁会甘心
到时候哪怕焦琏等人顾全大局不想去争,麾下的军将也会逼着他们去争,到时明廷恐怕又要再现昔年江北四镇的旧事
昔年江北四镇内斗,大明便丢了南都,当时的大明丢失南都以后,还可退入浙省闽省,但如果此时大明再来一次江北之乱,明廷还能退到哪去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继任之人必须是朱朗的后嗣,哪怕这个继任之人只是一个几岁幼童都没关系
只有朱朗的子嗣即位,才能令各军武臣心服口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各军安心,保证朝中的平稳
瞿式耜等人也正是察觉到了这种危险,所以才一直不愿让朱朗领军出征,此时明廷根本找不出一个能够代替朱朗的人
只是此时明廷风雨飘摇,清廷四处出击,各地亦是军头遍地,很多事情只有朱朗亲自领军,凭着监国的身份名号才能解决,此时的形势,根本由不得瞿式耜等人不让朱朗出征
李承志脸上神色振奋,行礼起身后,便立刻开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