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366(.正文最后一卷) 再议印刷(1 / 4)

加入书签

赤气亘天在历代都不是什么吉兆, 哪怕这炎汉之名听来好像不该惧火也并不例外。

孝景皇帝在位之时,天北有赤色如席,长十余丈, 随后便有七国之乱。

有人说这叫赤气,也有人说这应当叫做天裂, 总之, 便如左传中有言,天裂可不是火德旺盛之意, 而是“天裂阳不足, 地动阴有余”。

而倘若赤气贯紫宫就更不是什么好征兆了。

紫宫便是那代表帝王中宫的紫微垣,位处北天中央之地。

天裂之象祸及天子, 阳缺阴盛将有大祸。

这便是按照大汉的谶纬之说所做出的解读!

在本已算是甚嚣尘上的流言之中,这出天象之变, 简直像是往滚油之中又加入了一捧凉水。

“长安城里是怎么说的?”乔琰朝着才往长安回返了一趟的陈群看去,开口发问道。

秋日的凉意已从北方涌来, 在洛阳城里挂上了一层秋霜。

秋收之后罕见地下了一场雨,却也只是一阵淅沥便已过了。

但当这场雨过之后, 气温便已实在下降了很多。

自前几年便出现的入冬尤寒的情形, 好像根本没有因为旱灾的爆发而有所转变, 反而彻底变成了一派常态的酷烈严寒, 这才只是十月里,入了夜便已寒气刺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气温的陡降,才让乔琰能将一句本应当在气血上涌的愤怒中说出的话, 说得无比的镇定。

简直像是……像是在谈论的事与她无关一般。

也还没等陈群回话, 她已自己先接了下去,“其实猜也能猜到一些,这阳缺阴盛、大汉有祸的天象, 这群安稳日子过多了的家伙甚至不会想着套到那位邺城天子的身上,只会觉得是我牝鸡司晨,越俎代庖,有行僭越之举冒犯王业之态。”

“何故?”乔琰不无嘲讽之意地笑了笑,“因为他们已在潜意识里觉得,袁本初何来这个攻破长安冒犯帝宫的本事!”

那又何来的赤气贯紫宫呢?

这些食君之禄的蠹虫可不会觉得是他们之中的什么人光吃不做,有意图颠覆社稷的行径,才引发了这样的警告,只觉得无论是对天裂的阳缺之象还是对赤气的有人谋求自立解释,都正在指向此刻居处洛阳的乔琰。

“说不定他们还觉得,建安二年的地动之事,也同样要以那地动阴有余的说法来解释。”

陈群:“……”

乔琰抬了抬眸:“我猜中了?”

看陈群这个反应她都不用听结果了。

不过若要陈群回答的话,其实也不能说完全猜中,比如说牝鸡司晨这个词就没从那些吃饱了撑着的家伙口中说出来,但大差不离确实就是乔琰所说的这一番意思。

这些在长安城中流传的天象有变说辞,并未明确地指向乔琰,却又好像每一句都在内涵她。

一年之内连取二州,包括扬州也以更加明确的方式归于长安朝廷,已让乔琰身上累加的战功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地步。

即便是她已坐拥人臣之极的大司马位置,这也依然是一份令人不由恐惧的战绩。

被她亲自夺回的益州、徐州这些地方,更是只知大司马,不知天子刘虞。

而就连交州的归附都是因为大司马的存在这才引发的。

倘若等到她攻克了袁绍和曹操之后,谁知道她的气焰会发展到何种地步!

他们只能趁着此时对她做出一番打压。

这些促成了这种流言传出的人或许并不像是刘扬、淳于嘉等人一般希望将乔琰除之而后快,却必定希望将她的权柄分薄出去。

只因在绝对的优势面前,谁都觉得,换了谁在乔琰的位置上,都绝不可能在这等九州对四州的交锋中落败。

但这种认知,简直荒唐可笑到家了!

“长文不像是个不敢说话的人,何故如此沉默?”乔琰又追问了一句。

陈群当然不会是个不敢说话的人,他负责的是法令的制订,又从今年被乔琰从长安调度到洛阳后专门负责洛阳移民的刑讯讼狱,要说口齿灵便,在乔琰麾下的人里,他得算是居于前列的,可在此刻,面对着乔琰以闲聊一般口吻发出的问题,他却无端觉得自己的喉头有些梗塞。

即便是与乔琰之间的相处并不算多的陈纪,都因乌龙教导了一阵田丰的缘故,对于乔琰推行的种种实在举措多了几分了解,因赤气贯紫宫天象后的流言,拄着个拐杖和人在长安街头争辩高低。

可有些人却宁愿相信天象和历代大将军夺权的“可能”,也不愿去看一看,置身于洛阳的乔琰到底过的是何种生活。

在这一个天象陡变之中,撕开了多少原本还能掩盖得住的体面。

“君侯数年间施恩于民,结交于各方,不至会……”

不至于会因这样的流言而被打倒。

可下一刻,他便听到乔琰问道:“你所说的这个结交于各方里的各方,没有谋求上进的私心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