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军转民用(下)(1 / 2)
茅元仪虽是官宦子弟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不像戏文里描述的衙内那样整天提笼架鸟沒事调戏良家女子。而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据说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花了十几年的业余时间研究古代战史战例。比如战国时、三国时、唐代、宋代等时期的军械战法。还有长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例。写了一本书叫住《武备志》。得到包括孙承宗在内的很多人的好评。
据说《武备志》一书花了茅元仪十五年的时间才写成。涉及的书约有两千多本。可以算得上以史为证言之有物。让人信服觉得能给自己启迪。茅元仪虽然姓茅但是沒像那些江湖骗子一样。动不动就说自己获得茅山道士的真传。他写了这本书以后为人也很低调不怎么显摆自己。写这本书给他唯一的方便就是对大明的九边要塞比一般人要了解得多一些。哪里该怎么守哪里可以囤粮屯兵随口可以道來如数家珍。
见倪元璐不是很同意自己的想法。茅元仪说:“倪大人不必担心。皇上也许出于保密或者均衡方面的考虑。不会同意新器械装备给某一个军区。但是肯定会同意把空闲的人用來研制民用器械。别的不说就说民用器械的研制积累到的经验今后能用在军备上。皇上就会同意我们的想法。民间有个说法叫‘三天不摸手生’。皇上也不会喜欢千辛万苦找來的这些人由熟手闲成生手。”
孙承宗建议倪元璐向天启提出上林苑试验场开始研制民用器械。茅元仪也提出了同样的想法。如果说孙承宗的建议有一部分是为了让倪元璐避开王在晋。那么茅元仪的想法多为博学院多数人的利益考虑。倪元璐既很担心自己贸然向天启提出军用转民用的想法沒有说服力。同时又担心天启同意他的想法但今后出事。万一因为他的建议使大明的军备减弱丢城失地。到时候他就是大明的罪人。
见茅元仪如此说倪元璐突然想起茅元仪知道的军事知识比他自己要多。于是问道:“其实我也知道皇上多半会同意。只是担心女真人会不会突然袭击。到时候搞得手忙脚乱事小出了漏洞补不上就是大罪。”
茅元仪摇头说:“倪大人你看。现在辽东情况是这样的。城池方面明军占领了锦州、义州、大凌河堡还有右屯。周围的医巫闾山也被我大明军队逐一占领有利地形。北面我们坚守住了两河口、大宁、会宁等险要处。南关到金州之间双方都把路挖断掘烂。陷人阱和陷马坑不计其数人畜难过。在这种情况下倪大人认为无论女真人从哪里來。要攻破其中一点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倪元璐想了想说:“按现在的防守态势就算女真人倾力來攻。无论他们从哪个方向來明军坚守一个月应该沒有问題。何况我们后面的长城还有宁远关都能成为第二道防线。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只要我们有一个月的缓冲时间。就算把人和物都转为民用也沒有关系。”
茅元仪说:“不但如此。据说女真人也向我们学习。在广宁和西平堡之间构筑了相联的边墙。这不正表明他们也沒有正面进攻的想法吗。”
倪元璐想了想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就用烧栈道这一招欺骗楚霸王。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攻出來。只因为女真人修边墙就认定他们不会來攻还是不可信。”
见倪元璐还是沒有下决心。茅元仪问道:“当年王阳明曾经说过只要守住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四处。大明就可以高枕无忧。倪大人你怎么看阳明先生的话。”
倪元璐说:“阳明先生创建心学时人以为近乎圣人。他的话总归是不错的。现在女真人占据辽东也应了阳明先生的话。我们不小心应对要吃大亏。”
茅元仪说:“以我看來当年阳明先生的话是对的。但是他的话放到现在就未必正确。”
倪元璐大吃一惊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你连阳明先生的话也不看在眼里了。是不是酒喝多了有些狂了一点。你平时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茅元仪说:“天下万事都在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相信阳明先生在世也会同意我的话。那就是现在不能再抱着消极地防守这一老思想了。现在女真人已经占据了辽东。我们再想守已不可得必须要进攻。那些在城里随时等着敌人进攻的士兵时间久了会闲坏。不如经常打仗增加战斗力。我想今后我们跟女真人的决战不会是城防的攻守。而是在草原上的对决。草原上的对决取不了巧。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是正道。让百姓富足军士多训练才是壮大自己的方向。”
茅元仪的这番话说得就很有道理了。一支军队老想着防守就是不思进取。防守的圈子都被人啃了个缺还想着对付。那就是不可救药让人痛心。现在女真人占据了辽东。明军上下最该想的是如何把女真人赶走把防守圈子扯圆。而不是将就着对付甚至看不到危险粉饰太平。明军现在最拿手的是据城而守。但是进攻时总不能把城池不断向前推。真要战胜女真人还得说野战上见高低。
要在野战上有必胜女真人的把握。那就必须在人的训练和马的挑选上下功夫。当年汉武帝在向匈奴大举进攻前。他父子两代人可是装了好几十年的孙子。沒办法钱粮的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