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 以史为鉴(下)(2 / 2)

加入书签

夏之间的盟约,都是送绢送银买和平,这就是最大的不平等当然是对自己的不平等,”

高攀龙说:“皇上的意思是我大明也可以跟蒙古人和女真人和平相处,但是绝对不会像宋朝那样用银钱买和平,”

天启说:“是的,和平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相待的结果,不是用银钱能够买到的,开始刘大人说从宋朝的灭亡可知平等与自由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看來应该还沒找到其它因素,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越來越平等和个人越來越自由,还是可见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今后做任何事制定任何方案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原则,”

天启的这番话让刘宗周和高攀龙彻底沒有了语言,大明的官员原來一直把长城外的草原民族沒当回事,就算他们打仗再厉害在大明官员的心目中也不算什么,最多把长城修结实点避免那些野蛮人冲进來抢掠杀人就行了,实在沒有办法的时候也想过互市贸易,想的也只有通过贸易让草原民族过得好一点,免得他们穷急眼了挺而走险來骚扰,无论何时何地大明的官员都沒想过要平等对待草原民族,在大明官员眼里那些野蛮人不值得如此对待,

现在天启的意思是要用强大的武力作后盾,然后逼迫蒙古人和女真人遵循大明的规矩,只要他们能够遵循大明的规矩來,那么蒙古人和女真人也可以成为大明的百姓,想到这里两人想起了去年归顺过來的喀喇沁人和朵颜人,这两部以前都在长城之外游牧生活,后來被逼迫沒有办法终于决定归顺大明,朝中大臣只以为收服两部是权宜之计,谁知道现在看來天启想把草原上所有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收服过來,这就让高攀龙和刘宗周暗吸了一口凉气,

刘宗周想了想说:“皇上有此雄心当然是大明之福,但是这其中有很多不妥当之处,蒙古人和女真人会不会愿意归顺过來暂时不说,只说假如他们真归顺过來了,大明能够安置这么些人吗,古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蒙古人和女真人到了中原怕是过不惯,到时候说不准真会像皇上说的那样把种粮的良田拿來放牧,”

天启点头说:“朕知道这事的隐患,但是不是还沒有到那一步吗,真到了那一步你们肯定会有好办法的,我们先说一下民选官这事吧,开始说的自由与平等只是一个口号,我们不能只是空口说些太大太虚的口号,要联系实际讲一点让大家都看得明白的东西,”

高攀龙开口赞成道:“皇上这话臣赞同,我们今天的讨论费了大家不少精力,假如要在朝中让所有大小臣都出言讨论,那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说一点实际的事让大家能看得见,就算有人赞同或反对都必须说点真知灼见,免得满朝都是子曰诗云的词句乱飞,让人听得头晕最后于事无补,皇上说要讨论民选官的事,不知道皇上有沒有什么想法,臣的意思是说皇上有沒有已经定好的主意,”

天启一听断然摇头说:“开始说了就以平等与自由为准则,有了这准则朕沒有其它话,全部让百姓自己去做,你们的职责就是想办法找了经验和不足,在民选官一事上你们只需要记住自由与平等为准则,让朝廷和百姓上下一致受益为目标,这就是朕的所想沒有一点其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