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自由平等(下)(1 / 2)
高攀龙听了天启的话心里大不以为然。他说:“皇上。臣曾经听那些泰西人说过什么自由平等。他们的话完全是站在他们国家立场说的。对大明有百害而无一利万不可行啊。”
天启问:“你觉得有哪些害处呢。”
高攀龙说:“圣人说君君臣臣安守本份。这样一來才会各尽所责相安无事。假如所有人都平等了那么谁去做那些劳累而且收益少的事呢。现在皇上是万民之尊。各级官员依品而随左右。治理天下才能得心应手。假如每个人都一样谁指挥谁呢。那样一來大明不是全乱套了吗。所以臣说自由平等之说万不可行。”
天启点头说:“高大人多虑了。朕并不是说现在就要让所有人做到平等。真要这样也不现实。正如高大人所说真要做到平等。那些危险、劳累、枯燥乏味的事谁去做。朕的意思是这是一个趋势。我们可以向这个方向去做。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到哪一步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去实行。就比如说坐船过河。到了河边是不是就该下船呢。但是在河中央那就不能下船因为我们还沒有靠岸。真到了岸边时就算不想下船也不可行了。”
高攀龙想了想问:“皇上说是个趋势。那么请问皇上是怎么判断这个趋势的。前一阵刘宗周刘大人说民选官是一个趋势。他是分析历朝历代的任命官员过程分析出來的。皇上是根据什么分析出平等与自由是大明发展的趋势呢。”
天启说:“朕也是通过对以往和现在的分析得出來的见解。这大明该如何发展看似千头万绪其实只要搞清两个问題就行。一个是朝廷该怎么安置每一个人。第二个是朝廷该怎么定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朕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的比较。通过对大明以及大明之外的比如泰西等国的了解。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让大明的每一个人越來越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來越平等。这才是大明发展真正应该遵循的原则。因为这是从古到今发展的趋势。”
高攀龙问:“趋势真就那么重要吗。”
天启点头说:“是的。你看大江大河里的水。从西向东以千军万马之势滔滔不绝而过。这不是人可以轻易阻挡的。历史的趋势也一样。他聚集了古代先贤的意志也代表了后世子孙的需要。我们当代人仅仅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这些猛人都做不到改变这种趋势。朕的文治武功都比不过那些前代君主。更不敢螳臂挡车逆历史趋势而行了。”
高攀龙点头说:“皇上说得对。确实不能逆流而动。不过臣还是不知道皇上是怎么分析出这种趋势是平等与自由。”
天启说:“行。朕先试着说说高大人看可分析得对。高大人可知道有人把域外之人称为番帮。这番帮可以分为生番和熟番。据说熟番只是对我大明有防范之心但也通理明事。就算有冲突互相杀戮一番也就罢了。而生番就不一样。生番对我大明沒有天生的敌意。但是一旦杀了人还会把人煮了吃。不知道高大人听说过沒有。”
高攀龙想了想说:“熟番因为靠近我大明久受圣德影响。所以能明理明事一些。生番就是在深山老林里像野兽一样过活的野人。他们只求得个肚子饱自然会做那禽兽之事。”
天启摇头说:“高大人应该从小就读过《千字文》。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叫‘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说从火帝人皇起人们才开始学文字和穿衣裳。在远古时还有燧人氏之说。说燧人氏开始教导人们用火煮熟食吃。那么在燧人氏之前是不是人们都在茹毛饮血呢。通过这些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都是不通文字不穿衣服茹毛饮血吃生食过活的人。那么他们跟现在的生番有什么区别。”
见高攀龙听了默不作声。天启继续说道:“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祖先也是人吃人的。那时候自然条件差我们不怪他们不知礼。不要说以前就算是现在人憋急了也会吃人的。唐朝张巡守城和前几年贵阳被叛匪围困。据说都有过吃人的事。事急从权也不能多怪他们。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在远古时候个人的状态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又是个什么关系呢。”
高攀龙想了想说:“按皇上所说当时的人肯定很忙。成天忙着打猎采野果子吃。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是很紧张。自己人就不说了有矛盾的人看不顺眼说吃就把他吃了。”高攀龙说完后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不禁露出笑容來。
天启说:“这些我们先暂时不说他。我们再说到了周朝。当时虞国有个叫百里奚的大臣。就是最后被秦国用五张羊皮赎回的那个人。当虞国被晋国灭了后百里奚和虞国的国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最后成了奴隶。秦国国君爱惜他的才能最后把他赎回命他为相。高大人请看。这时候打了败仗被抓住后最多是当奴隶。而不是像远古时期被煮了吃了。这是不是一种进步呢。”
高攀龙点头说:“确实如此。吃人总是不好的。”
天启又说道:“远古时抓住俘虏就是宰了煮了吃。周朝时就拉去当奴隶。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要近一些。从不共戴天到可以和平相处。不但如此。周朝的人可以不用成天只忙着去找吃的。他们可以读书、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