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以变应变(上)(1 / 2)

加入书签

在天启面前孙承宗要比其他人有面子。因为有师生关系所以得天独厚别人羡慕不來。这也是孙承宗敢于承担责任的自信所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见这样的人。就是在大家都举棋不定的时候他挺身站了出來。尽管他的主意不见得有多高明。但他挺身而出敢于天下先的勇气会让人无比佩服。这样的人要么比一般人洞察力强敢于决断。要么有特别硬的关系失败得起。做对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即便做错了也能全身而退。

可惜很多人不知道其中原因去做东施效颦般的模仿。这纯粹是拿自己的前途在赌博。而且即使赌对了也沒有什么好下场。上级会说你目无领导是个人英雄主义。同事会觉得你爱出风头要跟你划清界限。沒有过硬关系的人一旦赌输了。他就是一只大家喜闻乐见的替罪羊。这时候沒有人替他说话能不落井下石的就是他的恩人。猫从高处落下抖抖毛什么事都沒有。人如果从高处摔下不死也得残。条件不同导致结果迥异而已。所以一般人看不清时还是要三思而行。

大家都对孙承宗的自信深以为然。连一向不服孙承宗的王在晋也难得地小夸了他两句。让孙承宗一张老脸绽放出微微的笑容和些许光芒。大家商议了一阵后决定立即下令让渤海军区监军侯恂调船去金州。同时让登州总兵调船也一同去。尽快把毛文龙的人全部救援出來。又下令东北军区监军黄道周去西平堡制止袁崇焕偷袭沈阳。大家都知道袁崇焕有些犟脾气。要黄道周指出就算打下沈阳也守不住。甚至可能有去无回。让袁崇焕坚守西平堡和广宁至少一个月。

让袁崇焕坚守西平堡和广宁一个月。是为了让明军有时间在大凌河堡搞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决定要把防线推进到锦州。那么就必须把女真人的來路堵住避免锦州被包围。孙承宗几年前就有把大凌河堡扩修坚固的规划。他同时还想把松山堡向前推进到小凌河边。接着将两地用边墙连接起來。如此一來就相当于顺着医巫闾山的山势。把沿途一个个小山头全都利用起來了。组织起了一道防线直到海边。敌人來了不用拼命只需要少数兵力就能御敌于边墙外。

陈奇瑜他们建议拉修建会宁城的人去修建大凌河堡和在义州前面修几道关。孙承宗他们经过商议沒有同意。一是因为会宁离锦州太远。二是那些修建人员中绝大部分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防守会宁城的后备部队。一旦女真人和蒙古人起了坏心想顺手牵羊攻下会宁。光靠卢象升和满桂的四万骑兵很难守得住。况且满桂的两万人还有另外用处。经过商议大家决定还是在宁远和前屯之间的民众中挑选人。找些有经验的人把这些人组织起來。立即就可以开始干。

因为这些民众不会打仗。所以必须得找人保护好他们。袁崇焕在西平堡和广宁坚守一个月可以阻止敌人西进。但是为了防备有敌人钻空子。还得派人在大凌河堡这个施工场地现场守护。锦州只有一万人只够守城。分兵去大凌河只能说给修城的人增加点信心。遇到大量的敌人也于事无补。于是孙承宗他们给满桂下了个命令。一旦发现皇太极跟林丹汗的争斗停止了。就要做好守城或者转移的准备。所谓转移就是如果发现皇太极回师來捣乱。就立即前去帮忙。

义州以西四十余里处有猪腰子形状的山。将流经的大凌河两边原本有二十几里的宽度限制得只有几里宽。孙承宗准备在这里起一道边墙。以前从山海关向东也有一道长城。沿着山脊向东把义州和广宁都包围在内。转头向南后经西平堡又蜿蜒北上直到三万卫。这才掉头南下经萨尔浒、抚顺关、险山堡、直到朝鲜的新义州。天启对皇太极的让步就是指恢复这条防线。皇太极不同意孙承宗就想强行修建。能不能做到要看袁崇焕能不能守住西平堡。

军务院众人商议好后立即用六百里加急送往宁远和登州。但是第二天下午就传回來一个不好的消息。说袁崇焕临走前把大船全部调走。说要救援金州就必须过三岔河。他要用大船把士兵全部运过河去。不想像四年前偷袭耀州那样因为船的原因吃败仗。好在侯恂是个得力的人。他建议说既然不能一起撤就干脆不撤。他在军中多年深知将士们并不怕战死。只怕其他人都跑了而被留下当替死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在军队里颇有市场。

侯恂说登州有士兵两万。去年曾经在袁可立和刘兴祚的主持下培训过。平原上纵马驰骋拼杀恐怕不能胜任。但是据险而守应该沒有问題。至少不会见到敌人就弃关而走。近半年的培训可不是白培训的。侯恂建议立即运送一万过去在南关据险而守。接应且战且退的毛文龙。因为沒路跑可以让将士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粮食补给可以就近从皇城岛送。南关地势险要是咽喉之处利于防守。如果袁崇焕能够策应当然好。如果不能可以陆续从莱州、威海等地调兵过去。

大家听到袁崇焕居然不打招呼就把船调走了。都感到非常不满。连孙承宗也微微摇头。王在晋更是怒不可遏地说:“袁崇焕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这是要把毛文龙置于死地吗。前一阵他的奏报说他要随机应变要毛文龙承受更大压力。是不是一开使就有如此恶毒的想法呢。用别人的生命來给自己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