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七大军区(上)(2 / 2)
辽东方面练兵练得如何。他们现在能不能达到先生开始说的全力防守要求。”
孙承宗说:“张静安还在贵阳。贵州方面怎么样臣沒有亲眼看到。但是在朱燮元回家守制之时能够互相配合默契应该说效果不错。辽东方面袁大人也很是尽心。那个刘兴祚打仗练兵也有一套。不过据袁大人说他不是很安心。”
见天启看过來。袁可立说:“刘将军老想着如何打回辽东去。说辽东很多百姓都盼望明军去解救他们。他还说民心如水。假如拖得久了将來的辽东百姓会不知道自己是大明臣民。臣劝说过几次后他也不再提。不过有士兵报告说刘将军得空时经常坐在山头向东凝望。一坐就是几个时辰。”
天启听了默然。这时候王永光说:“不但是贵州和辽东。马世龙从山海关调到嘉峪关后也在练兵。据说他常对人说大明北边的长城他都走过。他要让他走过的地方都变得固若金汤。让大家听了就觉得提气。皇上去年定了个死刑犯只要有悔改之意而且并非无可赦免的话可以不执行死刑。全部遣送到西北地区充边重新生活终生不得回乡的制度。好多人都被马世龙聚集在一起。听说这些人都比较听话。可能死过一次更知道珍惜。”
天启说:“既然这样你们就说说最后怎么定人吧。要想得长远不以人定位置而要让人去适应位置。否则的话换个人就运转不了就很麻烦。”
孙承宗说:“皇上提醒得好。臣等就是这样考虑的。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想的是军队成立后的安全问題。这个安全不是说他们自身的安全。而是说他们对大明自身的安全会不会构成威胁。汉、唐两朝都是盛世。但是都因为军阀割居才颓败。臣等可不想将來出现董卓和安禄山那样的乱臣贼子。那样的话臣等就万死莫赎了。”
天启点头问道:“先生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孙承宗说:“臣等商议后认为要想领兵之人不起异心要做到四点。一是要直接监督。二是要互相监督。三是要分其权力。四是要轮流互换。第一点直接监督就是皇上原來要求的御史监军制度。最开始的监军一般都是用宫中太监。太监虽然是皇上亲近之人但忠诚和有能力的不多。以往历朝历代的不说就说本朝的太监。像王振、刘瑾那样沒能力又奸诈的太多。实在不值得托付重任。看來还是皇上独具慧眼。”
天启摇头说:“倒不是朕独具慧眼。朕是从教育这个角度來考虑的。人生下來都差不多。后來性情习惯不一样的原因一是环境二是教育。太监们一般都沒读过什么书。性情偏阴只会为自己和小团体考虑难当大任。文官都是些读书人。读书人从小接受的忠君爱民教育。几十年的教育下來其忠诚度应该非常高。当然偶尔也会出一两个大奸大恶的文臣。但一般都是后天不受制约慢慢移了性的缘故。这方面朕还是有体会和认识的。”
在坐的各位都是读书人。好多还是两榜进士。见天启这么推崇读书人的忠心一个个内心里都热呼呼的很是受用。孙承宗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有了忠诚的监军在旁边贴近监督。领兵的主官做起事來就会有所忌。做事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除了直接监督第二个就是互相监督。就是把军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主守另外一部分主攻。两者在战时互相配合但在平时是互相监督。防止有一方鬼迷心窍做下糊涂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