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预先商议(下)(2 / 2)

加入书签

臣还不疯了似的要投资,而且皇上的常青树公司主要是在农业和军事方面,都关乎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存,赚多少银子都是应该的,大家虽沒有投资但是有很多人在这里面做事,徐大人还不是因为农业方面的事做得好被封为松江侯的吗,可以这么说吧,今后常青树公司越好我大明就越安全和安定,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信王也点头说:“是啊,这也许就是我皇兄把公司的名字叫常青树的原因,常青就是四季常绿不凋谢,代表常青树公司万年不倒,”

高攀龙待大家静了点后问道:“徐大人说要加两点,从你的话看來应该是针对大铁公司和常青树公司的,徐大人想怎么加,”

徐光启说:“很简单,就是把三级分工变成四级分工,也就是把原來的省、府、县三级分管商业、工业和农业,改成加一个中央直管的特大型综合体,这样做也不完全是为了皇上高兴,从道理上來说朝廷也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去管理全国,我说的这个机构管理全国不是指用行政手段,而是指跟其它商家用一样的手段做事,通过人数上还有技术上的优势稳定局势还有引领农业、工业还有商业的走势,”

徐光启的话让高攀龙和刘宗周沉默了,原來他们也看到了大铁公司的强大,以为掌握了各省的商家后就可以在大铁公司的对面另外形成一股势力,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通过联系其他商家协同做事,最后能够跟大铁公司分庭抗礼,但是沒有想到除了大铁公司还有个常青树公司,而且常青树公司的活力比大铁公司还足,这么说吧,大铁公司利用了朝廷官方势力,那么常青树公司就是利用了朝廷内外的智力,

真要像徐光启说的那样在最上面给大铁公司和常青树公司留个位置,可以想象的是所有有能力和有前途的人和项目都会被这两个公司随意取走,更让人沮丧的是那些被征集走人还会很高兴,如此一來东林书院的想法可能会泡汤,以前想的是另外形成一股势力,作为一个补充也体现了东林书院精神的存在,现在看來还是逃不过躲在背后当无名英雄的结局,这种结局就算顾宪成活过來也不会高兴,

高攀龙和刘宗周想了想也沒有办法,这话就算徐光启不说皇帝恐怕也会做,与其反对让皇帝起疑心,还不如顺水推舟交给皇帝去裁决,两人只好说把徐光启的话加进去然后让皇帝决断,、

信王这时候也想到了,他说:“我原來看到工业和商业分工的提法总觉得有哪里沒对,原來是因为里面沒有包括我皇兄办的两家公司,皇兄办这两家公司的时候就说过要跟一般商家在制度上平等竞争,不会因为是皇家办的就在政策上有不同,现在看來除了人力和智力这些优势外确实沒有其它专有特殊政策,假如不作个设定要么是皇兄的两大公司受损,要么是在执行过程中普通商家抱怨不公平,事先说好大家都沒话说,”

两天后在坤宁宫中,天启跟皇后在商议监政院呈上來的奏报,因为宫里也有些自己掌管的皇店,所以天启想皇后她们知道这些事,免得一不小心被人说皇店享受特殊政策,当顺便说到朝廷准备给百姓选出的代表暂时八品待遇时,皇后问这是为什么,天启说了一句:“这是官本位制度造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