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东林私心(上)(2 / 3)

加入书签

整了整衣服迎出二堂门口,心道这刘宗周有话怎么白天不说,现在跟赵南星來是个什么意思,

还沒到二堂门口就见管家引着赵南星和刘宗周进來了,见两人急急忙忙地走路就像做贼,高攀龙上前大声招呼道:“赵大人刘大人,什么风把你二位吹來了,快请进來,”

赵南星急忙说:“老弟小声点,别让人听见了,”

高攀龙心中诧异但沒表露出來,把两人迎进了书房后叫人看茶,然后吩咐下人都出去离远一点,说自己要跟两位大人商谈要事不许打扰,等下人都走了后高攀龙问道:“赵大人和刘大人來找我可有什么机密事,我们在一起说话皇上都不会说什么怎么还怕人听到,”

赵南星想了想说道:“怕人听到是因为我有几句话只能我们知道,无论如何高老弟不能再给第四个人说,”

高攀龙点头说:“赵大人请说,小弟一定不给他人讲起,”

赵南星满意地说道:“我们都是自己人我就开门见山了,想当年顾宪成顾先生和钱一本钱先生加上高老弟,人称你们为东林三先生,你们在讲学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记得当年顾先生的主要宗旨是散权,就是要削弱君权,钱先生的宗旨是公选辅臣,公到什么程度我沒有听明白,但肯定是要比廷推这种骗人骗己的把戏要见得光,高老弟的宗旨是为政应该有意于民,如果有利于民就算有损于国也在所不惜,高老弟现在还记得这些话吗,”

见赵南星提起当年的事,高攀龙不由得怀念起当年跟顾宪成组建东林书院的时光,那时候书院中的人要么是在官场中失意的人,要么是在官场中不得志的人,大家因为有共同的遭遇所以都有共同的语言,一般來说这类人最多在一起发发牢骚顺便吃吃喝喝就完了,但在钱一本和顾宪成两位的一力操持下,硬生生将一个充满哀怨颓废之气的牢骚会变成有朝气有活力的书院,到后來还吸引了大批有共同语言和志向的人团结在一起,

高攀龙想了想看着赵南星说道:“赵大人的话让我想起了过去的事,虽然已经事隔多年但就像是在昨天,顾先生和钱先生两位从年龄上说也算我的前辈,他们沒有完成的心愿我们责无旁贷,只是现在皇上所做的事比我们当年想要的还多,就说散权这件事,他不但不把持所有权力反而全部放手出去,对我们东林书院的人虽有所防备但也算不很疑心,你们看看现在两京十三省有多少中高级官员出自我东林门下,我们还要怎么更进一步呢,”

赵南星说:“是啊,当今皇上放权放得彻底,选拔官员也是尽量听从我们的意见,连廷推这种形式都是能省就省,对百姓的关心比我们东林书院的人还要上心,可以这么说吧,我们说的一切为民等口号还停留在口号上,皇上已经把这些话落实在行动上了,就像什么掏腰包移民、强行要求大户退田、限制地主的田租、限制商家的利润等措施都让百姓得到实惠,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他个人的权威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制度上,高老弟认为这样做正常吗,”

高攀龙眨了眨眼睛说:“赵大人今天说这些话我不是很明白,已经这样了我们就应该协助皇上把事情做得更圆满,而不应该想其它,说句见不得光的话,你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想什么,难道还能做王安石和张居正,”

赵南星说:“我知道老弟为人实诚,当年据说你跟皇上私下谈过东林书院和朝廷的关系,可能还互相答应过什么现在觉得不好意思反悔,不过我也不是要老弟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我今年也七十八了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估计也活不了多久,绝对也不会想着要去做什么扰乱国家的事,我只是觉得任何制度都不能够建立在一个个人的权威身上,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也不行,”

高攀龙想了想转过头问刘宗周:“刘大人是个什么意思,都是自己人也沒有必要藏着不说出來,我们都是多年的交情了跟亲兄弟也差不多,现在正在商讨杨涟杨大人送來的奏报,今天已经行文去南京让杨大人他们继续去周边省份巡视,说明皇上和监政院中众人都愿意听一听从民间得來的声音,而不是只从官员的奏报中获得信息,今天两位到我家中來说这些,恐怕跟杨涟的奏报有关吧,”

刘宗周说:“确实是这样,我在监政院中有些事沒有想明白,有的事越想越觉得有其它想法,回到圣学院中就跟赵大人商议了一阵,赵大人和我商议了一阵觉得可以趁此机会作些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说要反对皇上,只是想把建立在一个人的权威上面的东西形成制度,这样一來就算将來有什么人员上的变动也不会动摇制度,我记得皇上曾经说过,秦、隋等短命的皇朝之所以短命不是因为秦始皇和隋炀帝无能,而是他们沒有一个有力的接班人,”

高攀龙想了想说:“刘大人的意思是沒有有力接班人不如有个好接班人,而一个好接班人又不如有个好制度,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每一个接班人都是英明无比的人,只要其中一个出了岔子就会发生天大的祸乱,假如有个完善完美的制度大家都去遵守,就算将來出了一个不那么合格的人坐在龙椅上,大明也不会有多乱,就像太祖当年定下大明律后下旨后代子孙不得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