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川西探秘(中)(1 / 2)

加入书签

刘侨等一行人开始是直接向北到山边。然后是顺着河边走。现在是六月底正是涨水季节。从成都向西北走沿途多见一条又一条的河流。除了都江堰岷江水系外全是山中流出的水汇聚的河。从都江堰到江油之间两百多里地整齐地排列着一排大山。山与山之间都有雨水汇聚。这些河流因为山上坡度大山下地势平。所以都是很宽的季节河。枯水季节宽大的河床就成了鹅卵石的世界。只有又细又小的水从中弯弯曲曲无规则趟过。提醒人们这是条河而不是沒水的荒滩。

但是在涨水季节就不一样了。浩浩荡荡的满河满滩都是浑黄的水。尽管水不深但水流急河道不平也沒人敢涉过。偶尔还会发生河堤被冲毁的事发生。开始探路的士兵就发现前方的路被水冲断了。恰好旁边的山坡不高但很陡。探路的士兵见几百人不好攀过只有來问。侯良柱想了想说:“刘大哥。现在天色已晚不如找个地方住下。明天叫当地官府找人來修。顺便问一下具体地方。”

刘侨想了想说:“好。全凭侯老弟作主。”

两人在山边找了间破庙住下。然后叫人去找当地官府联系。就说不需要提供食物只要找个熟悉当地环境的人來当向导。天快黑时士兵们回來了。同时还带了两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身长面白另一个略矮略黑。一问原來是该县的书办。听说这些官兵是执行任务要沿山而行。因为路被河水冲断加上天黑不好前行。两个书办都说小事情好解决。随即出去叫当地百姓送來好几大捆草让大家垫着睡明天再说。看他们一呼百应的样子可见他们很有号召力。

大家吃过晚饭就找地方或坐或卧休息。由于夜长天热睡不着。侯良柱点上蜡烛跟刘侨在一处厢房里打开窗户说话。侯良柱叫人倒了两碗水放桌子上。叫所有人都出去然后低声问道:“白天探路的士兵说路断了。小弟见刘大哥好像有些紧张的样子。刘大哥是在担心什么。这里水多路也多。随便从哪里走都能过去刘大哥不需要担心。”

刘侨苦笑了一下说:“什么都瞒不过老弟。不瞒老弟我是刚刚从贵州那边过來的。那边正有十几万蛮人造反。我以为是这里也有人搞破坏。怕是山上的蛮人來偷袭。”

侯良柱愣了一下笑道:“刘大哥说笑了。现在的川西平原上哪里有什么蛮人。”

刘侨问:“依老弟的话这川西平原以前是有蛮人的啰。”

侯良柱说:“小弟祖居四川。听老辈上说起过一个故事。说这川西平原以前都住的是羌、藏等族的人。后來外來人口太多大家就起了磨擦。都是因为吃的东西穿的衣服还有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引起的。原來住在此地的人和后來的人矛盾越來越多冲突也越來越厉害。为了避免发生无畏的流血事件。双方的首脑就聚在一起开了个会。看能不能想个和平共处的好办法。结果商议了很久都沒个好结果。最后只有决定开战。”

刘侨点头说:“是啊。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都要闹矛盾。何况是不同族群之间成千上万人呢。后來是我们这样的外來人打赢了把他们赶走了吗。我怎么沒听谁说起过。是不是大明朝的事。”

侯良柱说:“什么时候的事我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大明朝的事。因为他们那时候还沒有刀枪铁器。所用的武器不过是些木棒石头之类的东西。他们非常聪明也非常爱好和平。为了不伤人他们决定用比武代替战斗。所比的内容就是拔河看谁劲大、丢石头看谁丢得远等方式。到最后那些羌人藏人输了。他们也遵守约定接受事实。二话沒说带着族人就沿岷江而上进山里居住去了。假如刘大哥嘴里的蛮人是指他们。那就大可不必担心。”

刘侨说:“原來是远古时候的事。山中的条件肯定不如平原上好。他们也算受委屈了。不过他们离这里远不远。会不会趁机会杀回來。”

侯良柱说:“辛苦是辛苦。不过想到下游的人喝的都是他们的洗脚水他们也应该满足。至于说他们会不会再想回來我想应该不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几千年过去了他们已经习惯了高山上的生活。现在让他们下山來住他们还会不习惯。”

刘侨说:“依老弟说的话看來他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打赌。输了就输了愿赌服输也算是好汉所为。不打仗而用打赌來代替。看來这些羌人和藏人也是不喜欢打仗的人。”

侯良柱说:“是啊。四川边远地区的汉人也好苗、彝等民族也好都是爱和平讲感情的。当年诸葛亮在平南时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很得人心。现在蜀中各地的百姓好多人都爱包头巾。据说那是为诸葛亮带孝。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白说的话。”

刘侨说:“当年刘备得了庞统和诸葛亮两个厉害的人相助。但后來还是偏安于一隅不能恢复汉室江山。可见人力再强也硬不过天命。诸葛亮很厉害但死后也保不住刘禅太窝囊。”

侯良柱说:“我们现在要沿山而行。否则的话倒可以向东去广汉看看。那里以前叫雒城就是刘备的军师庞统丧命之处。可见川人爱和平但也不好惹。诸葛亮算是个人物。知道将來会有人要从阴平小道进入四川。预先在摩天岭一带驻扎了三千人。可惜还是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