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中庸之道(下)(2 / 2)

加入书签

关系。”

徐光启点头说:“臣明白了。皇上要以儒家的思想为主。目的是确保大明的稳定。同时要用好泰西的先进知识。还要学习泰西的先进教育方法。这样一來就能让大明也拥有各种新技术。”

天启点头说:“正是这样。这也是朕坚持要把儒家学说和泰西知识结合起來教育百姓的用意。只学一样是不行的。就像人吃饭时要吃些菜。两样都吃一点比专门吃一样要均衡些。”说完看着刘宗周问道:“刘大人想明白了沒有。”

刘宗周点头说:“臣明白了。不但明白了皇上要把儒家学说和泰西知识结合起來教育百姓的原因。臣还明白了一件事。就是皇上想把全局谋划这一摊子丢出來。只是不知道皇上丢出來以后准备做什么。皇上能不能说说。”

天启点头说:“刘大人不愧是刘大人。能够知道朕的打算。朕确实早就想脱开身去做别的事。但不把人手安排好这体系就不能正常运转。原來的内阁、吏部等是朕一手取消了的。朕又沒有太祖那样的能力和精力。必须要找一些可用的人來帮忙。说实在话。你刘大人的性格并不适合谋划全局。谋划全局者必须要不拘小节懂得取舍。你在细枝末节上投入的精力太多。但是你的优点是忠诚与谨慎。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刘宗周点头说:“臣让皇上失望了。既然皇上这么说臣就先做着。有了合适的人选臣再让贤就是。”

天启摇头说:“有合适的人也不必让贤。好好用他让他发挥作用就是了。想三国时蜀国最合适的用人是让诸葛亮主管内政。让庞统主管军务。但庞统意外身死后诸葛亮主持全局也沒有什么不好。只是刘大人要记住不要有诸葛亮事必躬亲的习惯。用人用得好比自己亲自干成果大。”

高攀龙见天启有托付责任的意思。大惑不解地问:“皇上准备把什么事务丢出來。臣怎么听不明白。”

天启说:“这国家就像是一条船。朕就是这条船的船主。一个船主不可能亲自去划船。得管理好手下的水手让他们划。在国家事务上朕让孙承宗孙先生主管军务。保证沒有外來势力侵害大明这条船。确保大明的外部稳固。在政务方面朕让信王主持。加上众多有经验的能臣帮持。就能将大明管理得井井有条。治国首先要治吏。朕让高大人及众多的东林党人管理都察院。保证官吏们不会以权谋私。这些就是在旧秩序打破后新秩序的形成。”

高攀龙说:“皇上此举开始臣不理解。现在看來比以往的制度要好。”

天启说:“朕的意思也是让制度越來越好。为了政务院、军务院、都察院不走错路。朕成立了博学院和圣学院。博学院管具体事务上的辅助。圣学院管全局方向上的把握。如此一來就能正常运转了。但是这还不够。现在的制度运行起來只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朕还要想办法保证尽量多的人之利益。虽然这事很难但这是朕的责任朕别无选择。”

见刘宗周等三人都看着自己不说话。天启对刘宗周说:“过两天朕会把圣学院和博学院中的一些职能组合起來。方便朝廷及时获得帮助。刘大人在想问題是要记住运用中庸之道。以儒家的团结凝聚精神为主体。不走极端与时俱进。如此大明才能长久强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