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新型农庄(下)(2 / 2)
天启想了想问:“那田呢,你们是如何平整田的,还有人住什么地方,”
徐光启说:“皇上请看,我们把一个村子看作一个‘口’字,这四边就是绕村的河流和路,挨着路的是池塘,池塘后面就是人的住房,池塘间和住房后面广栽竹、木,既固土又遮阴,住房之后就是田,田与田之间用水沟接通蓄水的池塘保证灌溉,原來的地肯定是什么形状的都有,不过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规整,尽量保证足够多的田能够浇到水,实在因为地形的原因成不了水田,也可以做成旱田种玉米、土豆、甘薯等耐旱作物,”
天启说:“两条沟之间一村,这沟与沟之间有宽有窄,是不是要重新挖沟,”
徐光启摇头说:“因地制宜就好,沟与沟间隔宽的就建成大村,间隔窄的就建成小村,当然太宽了就需要重新挖沟,太窄了就要合并,这样一來也控制了一个村的人数,小村三到五百人,大村不超过一千人,以最后平整出來的田亩数为准,每人三亩左右为宜不低于两亩,”
天启想了想说:“如果增添了人口又怎么办,把多余的人强行迁走,”
徐光启说:“真多了的话可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去开荒,到时候允许开荒户几年不交税粮就行,”
天启说:“既然如此就再多想一下看还有什么缺漏,沒有的话就立即写个奏表,朕到时候知会政务院,让信王命当地官府配合,这次朕要以公司的名义來搞这个新型农庄,听说你这最近來了不少人,替朕问问有沒有人愿意到朕的公司里做事的,”
徐光启听了面露难色道:“來的都是原來国子监的学生,觉得科举沒什么指望了就想來博学院中学点新东西,再加上听说皇上每月要投入三万两,所以來的人才显得有些多,不过他们对农活不怎么熟悉,估计也不会愿意去做,”
天启笑了笑说:“徐大人误会了,朕不需要干农活的人,需要的是能理解你们这个规划的人,赵率教那里有两万人,修房挖沟那是拿手好戏,耕田种地等事更是不在话下,他们连家属可能有好几万,几年后说不准能发到十万,朕准备把他们分一半出來沿着运河两岸安置,就按你们设想的这个新型农庄营造定型,一旦有效果且比老模式好,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徐光启想了想说:“原來是动嘴啊,那要问一问,估计想要多的人也很难,因为他们迟早都是要去参加科举做官的,沒名沒份的恐怕沒人愿意,就算现在皇上强行要他们去,但也相当于绝了他们的仕途,想得通的应该不多,”
听徐光启这样一说天启觉得这是个问提,大明现在读书人的出路好像只有当官这一条,不当官就沒待遇,要想解决好这问題估计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办好的,因为学而优则仕这一观点已经深深刻在人心里,
天启想了想说:“徐大人可以这样跟他们说,就说推广新型农庄是为国为民的大事,同时也是在为朕做事,愿意参加进來的监生朕给他报酬不说还给他们时间读书,并允许他们几年后参加科考,一旦考上了在任用上朕会优先推荐,做这事的人既是忠君也是爱国爱民,无论是任免官员的都察院还是使用官员的政务院,都会考虑这一点的,”
徐光启听了说:“既然如此,那肯定有人愿意去,这相当于一边读书就一边挣俸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