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应对流言(上)(1 / 2)
这天下事多是说不清的。往往是你怕什么就來什么。而且是从你想象不到的角度刺向你防备最弱的地方。就在朱延禧找人商议着让天启下罪己诏的时候。五月初十晚上。有人趁着灾后的混乱在京城里各大衙门外张贴了很多小报。内容就是历数了天启这一年來做过的错事。从标新立异废除内阁到好大喜功不断征战劳民伤财。致使上天示警发生灾害。小报上还着重提到灾害发生时御座移位御案翻倒。说这是天启皇位不稳的预兆。最后要天启改弦易辙恢复旧制。
当杨公春气急败坏地把小报拿给天启看时。天启正在想这罪己诏该怎么措辞。打开小报一看。天启立即笑着说:“正好。罪己诏有草稿了。”说完打开细细地看。
小报上面细数了天启这一年來做过的十二大错:卖爵位说成是跟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卖官鬻爵相似。长此下去国家分裂就在眼前;强迫大户卖田、强迫所有人交税是有违祖制属于财迷心窍;移民是让百姓背井离乡致使怨声载道;废除内阁、合并吏部是标新立异且是集权专制;私开皇店是与民争利;逼迫官员接受抄家是对士大夫的奴役有辱斯文;不断用兵、修建边墙属于好大喜功会使兵连祸接是亡国之道;与蒙古人会盟、与女真人谈判是抬高奴酋地位有辱国格。
王体乾、杨公春、谈敬等人恭恭敬敬站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深怕天启看得火冒迁怒于他们。这太监受无妄之灾代大臣受过那是常有的事。别看皇帝高兴时常跟身边人开个玩笑拉几句家常显得和蔼可亲。一旦发了大火立即喊拖出去杖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人们常说的“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意思。
天启看完了闭上眼睛想了想说:“把所有这样的小报都收集來。然后叫人分析一下这到底是谁干的。顺便把这上面的内容通知到在京所有官员。就说后天也就是十二日早朝。到时候朕要看到他们的真正态度。”
三天后的早上。由于有人说乾清宫刚刚死了两千人不吉利。需要重新修缮并让高僧和道士做一下法事再说。于是天启下令在皇极殿开朝会。在头一天下午。天启已经接到了众多官员们对这次小报内容的看法。总的來说基本上都是表忠心的。只有几个人劝天启歇一下火气。不要跟那些藏在暗处见不得光的人一般见识。这让天启心宽了很多。
待群臣拜见完毕。天启首先让政务院、军务院还有都察院的人出來表明态度。让他们说清楚小报上的内容到底是对还是错。对又对在哪里。错又错在何处。这三大部门管理着朝廷的政务、军务和吏治秩序。他们的话应该有代表性。在此同时天启还让圣学院的刘宗周和博学院的徐光启一起上朝。并要求他们说说对小报的看法。
代表政务院发言的是老臣朱延禧。他首先上前说:“臣前一阵刚刚上了奏章。奏请皇上下罪己诏安定民心。同时上奏的还有很多人。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就是只想尽快平息这次事件。皇上当时认为会有人趁机做乱。臣还不以为然。现在看來皇上确实英明。臣等万万不及。我们政务院认为这私下散步流言的人其实是包藏祸心之人。皇上大可不必理会。为了惩前毖后。应该令锦衣卫和内卫严查。一旦查出來就严厉惩治以儆效尤。”
见这是一个表忠心拍马屁的好机会。军务院的孙承宗就示意让王永光上去代表军务院发言。孙承宗再怎么说也是天启的老师。这老师拍学生的马屁就不好掌握分寸。拍的力度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会让皇上不满意。拍得太过又有失为人师表的体面。如果因此让别人生出鄙薄之心就得不偿失。所以孙承宗把这光荣而不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永光。
王永光早就有点跃跃欲试想在群臣前露一手。见孙承宗给自己示意马上出列说:“皇上。这散发小道消息的人肯定是一个丧心病狂之徒。别的臣不敢说。只说大明的军队在这一年里的变化就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想当初女真人在辽东一再得手不可一世。视我明军如无物。我大明将士无不羞愧莫名且义愤填膺。在皇上的英明指导下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大明将士一败建奴于宁远。二败其于南关。三败其于六堡。且在连山关取了奴酋之性命。这等丰功伟绩是铁一般的事实。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的。”
王永光的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让群臣纷纷点头孙承宗也不例外。天启更是龙颜大悦连连点头。想了想觉得都察院还沒表态。就转头看向杨涟和高攀龙。
高攀龙见其它两个部门都不是一把手发言。就看向杨涟示意让杨涟上。这就让杨涟很是为难。这世上有那么一种人。他说起别人的缺点时那是一针见血且入木三分。世人称其为毒舌。如果要他把别人的优点无限放大加以夸赞。他就是一副笨嘴笨舌的样子说不出來。即便勉强他说他说出來的赞扬话跟批评讽刺也沒有什么两样。所以一般有自知之明的人都知道藏拙。杨涟就是这样的人。
本來不打算发言。但见高攀龙示意杨涟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他说:“皇上。这私下散发小报的人肯定不对。不过能把话说出來也是件值得肯定的事。臣的意思是这上面的话有很多是曲解了皇上。当然也有些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与女真人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