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慈不掌兵杀七千(1 / 2)

加入书签

“借兵。”甘宁话出。举座皆惊。正值大战之机。新野兵马本就不足。哪有将兵马借出的道理。大公子刘琦如此厚待他。甘宁这小子真不识好歹啊……

“好。借兵几何。”刘琦不顾蒋琬、陈文等阻拦的眼神。直盯着甘宁便应允了甘宁借兵的要求。

甘宁很激动。他感受到说出借兵的话后。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场面便微妙了起來。并有几个将士对甘宁表现出了不满的神色。唯有主公刘琦不问借兵缘故。竟然不打折扣便应允了。这是主公何等的信任与气度啊。今生若不为刘琦做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來。还真对不住大公子的知遇之恩了。

刘琦虽未问原因。但并不表示刘琦及其将士们不想知道甘宁借兵的理由。甘宁也沒必要隐瞒。顺服地望着刘琦。道:“主公。孙坚攻新野。荆襄之民众皆担责。我甘兴霸更不能坐视无睹。孙坚虽必经新野。须防从水路偷渡。前些时日我与江夏太守黄祖提议加强水防。却不得其待见。便想到主公仁义大德。冒昧前來向主公借兵前往汉口。即可阻东吴水军犯荆。又可阻孙坚之兵败退。只求主公借精兵二千。让我蜇伏江夏誓为主公埋下一支奇兵随时听调。”

甘宁一席话。又引得将士们一阵议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事是要不得的。敢情人家甘宁不顾个人生死安危借兵驻江夏是为荆州的大局着想呢。

毫无疑问。甘宁的一番正义凛然的话不无道理。由此看得來。甘宁行事虽有所不羁。却是精通谋略、深谙用兵之道。令众人刮目相看。

“兴霸将军听令。”刘琦见蒋琬似有话说。装作不知。即刻拔出一支令箭。

甘宁抱拳朗声:“在。”

“封汝为水军大都督。暂领二千军即刻暗赴江夏。阻东吴之军。收孙坚败退之兵。不得有误。”

“得令。”甘宁大喜。心中激情澎湃。斗志昂扬。主公刘琦是以皇室之口气封官许愿呢。这意味着为刘琦打拼天下。便会有甘宁无尚的荣光。

甘宁接令箭后精神抖擞的去校场点军去了。蒋琬方说出心中担忧。刘琦放任甘宁领军暗驻汉口无形中便得罪了江夏太守黄祖。似乎刘琦管得太宽了。

刘琦以战时大局为重。当不拘泥于小节为由唐塞了蒋琬。蒋琬怎么能知道甘宁的重要性呢。此时不重用甘宁。待日后甘宁投靠了东吴孙权。别说刘表坐不稳荆州。那甘宁便会成为刘琦雄霸三国的绊脚石。

眼光要长远的。好人做到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琦知道天生喜好水战的甘宁领二千军后会暗中造船。便让陈文从麒麟军中调出陈上、陈中、陈好三位曾受刘琦赠袍之恩的猛将。率两千精兵配合、协助甘宁暗驻汉口。又让无为抽调一部分铁匠跟随甘宁供造船时调用。如此一來。甘宁必死心塌地地为刘琦服务了。

一切安排妥当。又过一日。孙坚率二万兵马追击陈武离新野城还有百里之距。明晨便要与孙坚对阵了。新野上空战云密布。刘琦与蒋琬、陈文结义三兄弟再一次巡视城防。做到万无一失。并就次日作战的规模与走向统一了意见。

三兄弟一致认为。明晨经与孙坚一战后。很显然。刘琦在新野拥兵过万的实力是无法向世人隐瞒的。既然实力抖出來了。就要让世人见识刘琦在东汉的份量。要杀就杀出个威风來。正面对决胜孙坚才能彰显大公子刘琦的强军之威。

当晚。赵云信心百倍地來县令馆驿单独求见刘琦。请示次日与孙坚对阵。是要孙坚死还是活。刘琦沉吟良久。给了孙坚一个字“死”。毛太祖说过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刘琦此刻急需要一场大战奠定在乱世东汉的实力与威望。孙坚上门找死。是助力刘琦一战成名的天意。天意不可违呢。刘琦望着赵云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

新野一万兵与孙坚的二万兵马对决。注定是场血战。明日里。清澈的新野护城河就真的要血流成河了。这是历史的命运。无法逆改啊。

夜已深。大战在即。黄舞蝶这几日在女子军营未归。环儿忙着战地医院的事也很少碰面。刘琦在县令馆驿一时间睡意全无。要知道。孙坚可不是一般的角色。摛贼摛王。要想赵云一招将孙坚致命谈何容易。何况孙坚的二万兵马也不是吃素的。

明日必须得将孙坚的二万兵马一口吞并。别无选择。刘琦重生三国。要快速崛起。重生三国。历史的机会不是说有就有的。刘琦在院子里扶着小桥上的玉石栏杆心潮起伏。该怎么将孙坚打败呢。

冥思苦想之际。刘琦灵感一现。由黄舞蝶想到了黄叙。赶紧让卫将陈冬传黄叙來见。如此这般耳语一番。黄叙领命而去。

黄叙走后。刘琦又命卫将陈春请來陈文。说出心中所虑:“二哥。之所以刚才与大哥在一起的时候我沒说。是因为大哥心慈手软。就算明日能胜孙坚也不足以立威。”

陈文也深知大哥蒋琬不好战。但治国理县却算是一把好手。大战在即。刘琦深夜单独请陈文來面授机宜。撇开蒋琬。必是有重要事相托。

“主公。文愿听主公调遣。”陈文作揖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