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铁器部队(1 / 2)

加入书签

刘琦远上益州寻得三国刀神蒲元出山。幸得蒲元亲自铸造的一把乾坤剑和村里的108匠。也算是不小的收获。有了属于自己的宝剑和铁匠。能想像得到。刘琦回到新野后就要大展拳脚了。

为恐夜长梦多。刘琦沒有片刻耽搁。将留下的十几匹马。除了陈春、陈夏、陈秋、陈冬四卫将分别前后队骑马执剑护卫外。其他的马匹全部驮上了铁匠担子。

刘琦与蒲元、黄叙三人沒骑马。夹在铁匠们中间朝剑阁方向步行。欲赶在三更天明前到达剑阁与陈文等人汇合。

刘琦这一批人。全是年轻力壮的铁匠。跑起步來有如急行军。但令刘琦担心的是。陈文所护送的那二百余老弱病幼的村民如何在夜晚过得了剑阁。又怎能顺利地穿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更让人担心的是天明以后会不会有贾龙的兵匪复仇。或刘焉的官兵來追杀。

当刘琦夜半时分赶到剑阁时。才发现先前的担心是多余的。有智比诸葛亮的陈文带领村民避开了大道从小径迂回已经顺利到达剑阁。途中并未遇到什么变故。留了陈武带着十位铜甲卫士武装殿后。陈文正在紧张有序的组织轻装的村民通过剑阁。

刘琦的到來。有108匠年轻的后生帮着扶老携幼。虽然是缓慢的通过了剑阁。但并沒有落下一人。

当所有村民通过剑阁后。刘琦与陈文才松了口气。剑阁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就算后面再有贾龙的兵匪及刘焉的官军追杀。留下陈武和铜甲卫士扼住剑阁入口要道。便能阻了千军万马。

刘琦留下陈武与十位铜甲卫士守护剑阁。命其坚守。当然也给陈武留下了一只信鸽以及时通报突发情况。待村民通过青泥岭后会发信鸽召回他们。

天蒙蒙亮时。刘琦带着三百余來自刀神蒲元村里的老少村民到达青泥岭。陈文再次脱衣测气象。还好。老天有眼。整日天晴。说明通过险象环生的青泥岭时不会遇到山洪爆发的灾难。

村民们虽经过一夜疲惫。但离开贫穷家乡而前往一个美丽富饶之地。正兴奋着。陈文建议趁天气晴好。一鼓作气带村民越过青泥岭。有几个年龄稍大的老者便由年轻铁匠轮换驮背。虽深一脚浅一脚。还算顺利通过了青泥岭。

刘琦赶紧地叫黄舞蝶发了一只信鸽给陈武。不多久。陈武带着十位铜甲卫士满身污泥地也穿过了青泥岭。

“让百姓清洗下衣服。稍作休息。卫士们围锅造饭。”刘琦望着三百村民。意气风发。

村民们仍然有说有笑。青泥岭虽是千难万险。但村民们感受到了刘琦一颗博大爱民的心。大公子刘琦沒有落下一个老百姓呢。总是身先士卒。时刻记挂着百姓安危。且与民同乐。这才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呢。这样的好官不拥护还能拥护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经过蒲元与村里的几位长者临时商议。考虑到大公子才十几个兵护送几百村民力量弱。于是请刘琦与陈文、陈武三人在年轻的108匠中点将。临时抽调五十个五等三粗体格棒棒的年轻铁匠组成五什一队。称为铁器护卫队。选刀神蒲元的徒弟无为任队长。听刘琦调遣。

铁哭护卫队的兵器五花八门虽不入眼。但也是现成的。什么大铁锤、铁钎、斧头、镰刀什么的坚硬铁器都可充作兵器用。并由陈武与黄叙二人简要地向五十人的铁器护卫队讲解了遇敌作战时应注意的一些细节。花了小半个时辰进行了应急性的操训。因为这些个打铁的小伙子个个身强体壮。接受能力也强。小半个时辰的集训。效果不赖。

有了五十人的铁器护卫队。这也算是个不小的收获。以后这些上过战场的铁器护卫兵们便能掌握各种兵器对阵时的优缺点借以科学改进兵器的作战性能了。实战才出经验嘛。唯有拼杀才能决出兵器的好坏來。

村民用过膳稍作休息后。刘琦等人沒有耽搁。走回头路。翻过几座小山峰來到百米绝壁处。已是黄昏时分。晚霞满天。考虑到百姓拖儿带女的。百米绝壁在夜色中樊越极为危险。老百姓可不比陈文、陈武这些武功高强的将士。他们稍有不慎。便要跌落悬崖。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刘琦能想到的。似乎陈文也能想到。陈文建议道:“主公。天色已晚。百姓劳累奔波两日也该休整下。攀壁是否放到明日。”

刘琦遥望百米绝壁上岩缝中插入的一排铜钉隐隐还在。点点头到:“也好。正好休息一晚。看看明日子龙将军的麒麟军能否赶到。”

陈文惊喜了下。道:“主公向新野发信了。”

刘琦道:“是的。以防万一。已让鸽子传信大哥。速派子龙将军率麒麟军急行军赶來接应。”

陈文道:“那敢情好。有麒麟军带着裹夹百姓攀壁当不算难事。”

刘琦呵呵一笑。望了下席地而坐的老百姓道:“那是。今夜村民们就在绝壁处休整一夜吧。明日就要离开益州蜀地。以后他们也不知何年何月能回归故里了。”

陈文道:“叶落归根。离乡情更怯啊。晚上我就同蒲师兄挨个与他们聊一聊。说说新野会让他们生活的更美好。算是宽下村民们的心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