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你摊上大事儿了(1 / 2)

加入书签

“刘琦怎么了。”刘表心中一惊。果然蔡瑁是为刘琦而來。蔡瑁突然造访必沒有什么好事。

听到蔡瑁提刘琦二字。刘表的头就大了。好不容易将刘琦从襄阳支去新野。摆脱了眼面前蔡瑁与刘琦之间的明争暗斗。难得清静了些时日。有时间上山下乡为百姓办些实事。沒想到蔡瑁又要在刘琦的身上做文章挑起事端來。

蔡瑁将弹劾刘琦的奏折递到刘表的面前。傲然道:“公子刘琦居于新野弹丸之地。却拥兵过万。恐有一人做大之嫌疑。近日。大公子又广散妖言。称荆襄大地将天翻地覆正是易主之时。搅得百姓人心慌慌。无心安居守业。又添作乱嫌疑。还望主公明察秋毫。大义灭亲。将大公子缉回襄阳问罪。或一纸文书将其削职为民。否则不足以平民愤。更将引起朝纲诽议对主公不利啊。”

好吧。蔡瑁欲打击刘琦。竟然摆出了保护主子刘表的姿态。将刘表怔得一时沒了主张。慌乱间打开蔡瑁精心炮制的奏折。囁嚅道:“这。这……真有此事。”

蔡瑁道:“主公。此事并非空穴來风。地震谣言四起。引起荆襄七郡民心恐慌。已有人避震流落他乡。万倾良田小麦无人收割。致使山匪乱窜。唯有将大公子卸任唤回襄阳。方能刹住谣言平息事端啊。”

刘表打开了奏折。一目十行。当奏折中提及也只将刘琦卸任解甲。却并不是要了刘琦的性命。刘表心中一动。或许只有让刘琦淡出政务。蔡瑁才会尽心辅佐自己。

不过。刘表也不傻。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若蔡瑁诬告陷害刘琦。将刘琦打倒了。对蔡瑁而言便少了个对手。刘表放任刘琦自行募兵赴新野剿匪的初衷就是想让刘琦壮大起來。成为暗中制衡蔡瑁的一支军事力量。刘表断然不会让蔡瑁的一纸奏折便将刘琦削职为民的。

“果真有这么严重。”刘表收起慌乱之色。将目光从奏折上移开。抬起头來。心中思量应对之策。

蔡瑁见刘表疑虑重重。顿时不悦。声音大了起來:“难道我堂堂中郎将还会诬告陷害大公子不成。”

刘表叹息一声:“唉。蔡将军言重了。地震谣言。兹事体大。我看还是召集众将议下吧。”

蔡瑁愤然道:“那好。我就在此等。”

刘表迫于蔡瑁的压力。不得已。吩咐近身侍应快马去请蒯良、蒯越、黄忠等谋臣武将就刘琦妖言惑众一事商议该如何处置。

刘表帐下核心人物到齐后。蔡瑁首先阐明了观点。坚持己见。必须将刘琦削职。尽快平稳荆州因刘琦地震谣言带來的动荡。

地震之事。不可预知。究竟会不会发生地震。在座的蒯良、蒯越兄弟也不能肯定。而刘琦在地震发生前散播了地震的言论造成了荆州的恐慌。自然是要受处罚的。

刘琦是荆州刺史刘表的大公子。却又与蔡瑁结下了梁子。对众人而言。公子刘琦是个极为敏感的人物。蒯良、蒯越不想因刘琦的事影响了同蔡瑁的关系。更不想因刘琦的受责罚而使刘表不高兴。便选择了沉默。不表态。

其他人也是与蒯良、蒯越两兄弟同样的想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蔡瑁见沒人表示异议。心中有几分得意。催促道:“主公。只要一纸削职文书便可平息事端。事不宜迟啊。”

刘表扫视众人。微微叹息。事已至此。只能怪刘琦好端端的新野县令当得不耐烦了。竟然生出地震谣言的事端來。发不发地震谁也不能预料。捕风捉影的事与你刘琦有啥干系啊。这下可好。被蔡瑁抓着小辨子了。恐怕为父也保不了你了。

“这个。稳定是大事。既然如此。也就只有一纸文书将刘琦削职查办了。”刘表提起案桌边的狼毫。欲写文书。摆出一幅大义灭亲的姿态來。权衡再三。刘表无奈地作出决定。宁可委曲了一个儿子。也不能得罪了荆襄的大族蔡氏家族啊。

“主公。且慢。”响亮之声如洪钟。只见黄忠红着脸起身大跨几步。立于大厅中央。俨然铁塔一般站得笔直。

黄忠根本不信自己的徒弟刘琦妖言惑众之事。很显然是蔡瑁借机打击刘琦。本以为与蔡瑁不和的蒯良、蒯越会出面反对蔡瑁的主张。却沒想到蒯氏兄弟选择了中立。两兄弟沉默就是变相的支持蔡瑁啊。

徒弟刘琦被蔡瑁逼得远赴新野一年未归。蔡瑁竟然还不放过。实在是欺人太甚。更兼女儿黄舞蝶留下手书一封追随了公子刘琦。若此回刘琦被削职为民。恐怕宝贝女儿黄舞蝶的后半生便沒有保障了。黄忠情急之下便站立起來要为徒弟刘琦申张正义。

蔡瑁见是黄忠。眉头一拧。连襄阳大族蒯良、蒯越兄弟都给了蔡瑁的面子。眼看着庞季的一箭双雕之计得逞。而这个沒有任何背景的中郎将黄忠却与蔡瑁唱起了反调。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黄忠。你还有何话说。难道你要偏袒犯有过错的徒弟徇私情不成。”蔡瑁也起身站立。怒目而视。直呼黄忠姓名。根本沒有把黄忠放在眼里。

“蔡将军。你这话说得。”在古代直呼其名是对人极不尊重的表现。碍于不愿在刺史刘表的面前与蔡瑁起正面冲突。黄忠咬牙忍了忍。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