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一个都不能少(2 / 2)
简约的成衣來。
次日晨。租了辆马车。驮了济民的衣服与米粮。望着马车上黄舞蝶因熬夜变得通红的眼睛。刘琦很是心疼:“蝶儿。我代表冀州百姓感谢你。黄小姐辛苦了。百姓不会忘记你的。”
黄舞蝶露出疲倦的笑容:“得了吧。公子。只要你不忘记就我就好了。”说着趴在马车上昏然睡去。
见黄舞蝶慵懒昏睡的样子。刘琦心中感慨:“蝶儿啊。何苦呢。世上受苦受难的百姓多了去。你顾得來吗。你的所作所为。可是要母仪天下呢。女儿家真是菩萨心肠啊。”
“公子。启程吧。”邓芝在旁催道。
刘琦点点头。手一挥。马车与卫士们急急出了邺县城。眼望前去常山的道路。刘琦心潮澎湃。“赵云。我來了。”
出邺县。马车行于二三十里。黄舞蝶在马车上小憩了大半个时辰醒來。见沿途有三三两两的饥民立刻急令停车。责怪刘琦为何不叫醒。“公子。我熬了一夜缝制了上百件衣服。你不发给百姓。还想带回新野吗。”
刘琦讪笑道:“蝶儿。本公子不是想让你多睡会吗。”
“就你好心。”黄舞蝶嗔眼刘琦。知刘琦心疼自己。嘴上说着心里却是暖暖的。从马车上取出一大包衣服來。连带馒头干粮的充饥之物一并散发给沿途逃难的百姓。顿时百姓千恩万谢。
一百件衣物哪够发的。又走了三四十里路程。在邺县购置的衣物及米粮散发完。却沒想到冀州各县的百姓见是來了两位广散家财救贫济困的公子小姐。大家一时交口传颂。
当有百姓获知刘琦一行是去常山寻访被官府多次追杀的常山好汉赵云赵子龙时。一时间刘琦车马后竟然跟來了成百上千的民众。想必是要自愿的追随公子刘琦一道投奔赵云。
一下子來了这么多饥不择食、衣不御寒的百姓。刘琦头都大了。这拖儿带女的还怎么弄啊。刘琦是去结纳招安赵云义军的。竟然被百姓误以为是去投奔赵云的。全弄反了。
百姓这般盲从追随刘琦。到底是因刘琦、黄舞蝶广散衣食财物救济百姓的功德而从。还是因赵云劫富济贫的美德引得百姓一起投奔。都一时说不清了。
对于如此多的贫困百姓跟从。刘琦大为感叹。这做好事做出了名。竟然累了自己。这么多的穷苦百姓跟随你。你总不能将人家驱散吧。
刘琦想到了历史上因弃新野城却不弃百姓而一时间集仁义美德之名于一身的枭雄刘备來。便感到汗颜。民心所向。便是得天下的基石。刘琦怎能因百姓繁多怕麻烦而感到为难呢。这不正是立名于天下、立德于民间的大好机会嘛。
“伯苗兄。百姓如此拥戴。你我当须善待百姓。此去常山。切勿留下一位孤老残弱。”刘琦下马步行。商于邓芝道。
邓芝面有难色:“公子。千名百姓跟随。缺衣少食。难以为继。此去常山。难免不遇兵匪。恐更拖累了百姓啊。”
刘琦道:“吾不忍弃百姓而去。何來拖累之说。男儿生在当世。不为民作主。无异于行尸走肉。何以立德修为。既闻常山赵子龙侠义好心。必然收留了这些百姓。赵子龙见我等爱民。必会喜结之。”
邓芝不无担心道:“公子仁心。民心拥戴。只是。收留了这些百姓。恐公孙瓒会有微词。还或会兵戎相见啊。济民已尽责。公子已无憾。还请公子三思。”
“这个……”刘琦深思了下。邓芝所说不无道理。若收留这千百名孤苦无依的老百姓。势必引起公孙瓒的猜忌与忌恨。刘琦在人家的地盘收留百姓可是夺人家人户与民心的举措。无异于打人脸呐。
“公子。我看。可以告诉随从百姓。钱粮已分发完。吾等还须远上常山寻访赵子龙。就让人散了吧。”邓芝建议道。
“不可。跟随的百姓一个都不能少。”刘琦摇摇头。当即否定了邓芝的建议。心里却有了异样的想法。若公孙瓒与刘琦刀兵相见。也就是等同于与赵云起了仇恨。明摆的道理。岂不是无形中将赵云推向刘琦这边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