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白雪煮酒(1 / 2)
逶迤纷扬瑞雪而來的不是别人。正是差点遭黑山流匪杜长洗劫的凤凰山脚下的村庄里的世代祖居的村民邓芝。东汉武帝开国功臣、首任宰相大司徒邓禹之后代。。
当刘琦命人四处贴招贤榜。并要求不遗漏新野任何一个村庄时。自然招贤榜便贴进了邓芝所在的凤凰山脚下的村庄。
见到招贤榜。邓芝思忖再三。最终放弃了年后赴洛阳投奔好士的庞羲。揭榜于家中专待腊月初一到新野应试。
被人招贤与主动投奔在邓芝看來是两码事。既然新野县令刘琦贴出了招贤榜。那就是遍纳天下贤士。由此看出刘琦是真心爱才之人。大出邓芝的意外。
沒想到腊月初一。却下起了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的第一场大雪。风雪再大却难不住出历史上曾出使东吴不惧孙权逼进油锅的蜀汉名将邓芝。
邓芝怀惴招贤榜。收拾了些简单的衣物。背起了个单薄的行囊。拜别了爷爷孤身一人于五更时分早早地在漫天风雪中徒步二十余里赴新野应试。凭着对地形和方位的熟悉。在大雪封路的平原地带。邓芝竟然沒有迷路。成功地冒着风雪及时赶到了新野县府。
刘琦见是邓芝。脸上即刻露出欣慰的笑容。招贤榜的魅力只有对邓芝这样的大才最有用。揭榜而自荐。才更能彰显邓芝的无比自信和非凡才华。
陈武也跟着大声嚷嚷:“奇了怪了。大雪下的路都沒有了。还真有人揭榜应试啊。”
陈文倒沉得住气。仔细瞧了下來人。说道:“公子。此人正是凤凰山脚下险遭山匪所劫之人邓芝是也。”
“哈哈。文兄好记性。正是此人。本公子等的就是他啊。”刘琦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兴奋地大叫:“诸位。随我前去迎接邓芝吧。”
“是。”大家齐声应答。为公子刘琦终于等到了要等的人而兴高彩烈。
刘琦顾不得许多。朝着沒入膝盖的积雪艰难前进。陈春、陈夏两卫将护在左右搀扶。刘琦险些几次摔倒在雪地中。
邓芝显然看到了面前一幕。但见新野县令大公子刘琦身着棉袄不顾身份深一脚浅一脚奔向自己。顿时热泪盈眶。心里一阵暖流。暗自庆幸自己沒有投错地方。
“伯苗兄。伯苗兄。”刘琦连吃力地在雪地拔步。边大声喊叫。
“伯苗兄。”邓芝一愣。奇怪了大公子刘琦怎么知道自己的字号。想必大公子对自己是暗中关心许久了。心里想着大公子如此重视自己。邓芝差点就想掏出刀子挖出红心捧给刘琦表忠心。沙哑着嗓子应道:“大公子。大公子……”
当刘琦跌跌撞撞与邓芝在沒入膝盖的雪地里触手而及时。刘琦毫不犹犹豫地将黄舞蝶精心为其缝制的大棉袄脱下來。披在邓芝的身上。哽咽着:“伯苗兄。辛苦你了。”
邓芝哪经受得住这种场面。人家县令屈了尊驾不顾自身寒冷冒雪脱赠棉衣。这可是天大的情份啊。
邓芝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懂得天地君亲师的尊卑。心中一感动。加之长途在风雪中跋涉。双腿一软就要下拜。声泪俱下:“大公子。伯苗乃一庶民。何德何能。受公子如此大礼。请容芝一拜。”
“伯苗兄。万万不可。你我兄弟。不兴这个。”刘琦哪能让邓芝下拜。这一拜下去。岂不是要让邓芝矮了几分。
刘琦为了不让邓芝跪拜。趔趄上前。要不是卫将陈春及时扶住。反要倒拜在邓芝的面前。
见刘琦这般看重自己。邓芝更是激动带感动。不顾寒风袭.胸。从怀中取出招贤榜。双手呈过头顶。一本正经。昂然正气:“邓芝不才。揭榜应试。还请县令出題。”
刘琦接过招贤榜。顺手撕个粉碎。将邓芝惊得不轻。却听刘琦道:“就这招贤榜差点将伯苗兄误在了这漫天风雪中。要它作甚。真正的贤才岂是一张榜文能招得到的。”
陈文见刘琦的苦情戏演得差不多了。上前劝说:“公子。伯苗兄。天寒地冻的勿冻了身子。请回府中畅谈。”
“对对对。快快快。武将军。请扶伯苗兄回府。”刘琦一听更为关切地大声吩咐。
“公子请。”邓芝见陈文喊刘琦为公子。也就改口称公子。而不再叫大公子。很自然地便融入了刘琦的这个圈子里。
“伯苗兄请。”刘琦作出个请的姿势。随即便拉着邓芝的手往县府踩雪而行。手拉着邓芝就象得了宝贝般。喜笑颜开。
陈武搀扶着邓芝。先前岔恨谁谁谁惹公子刘琦雪地守候受冻。所谓的岔恨此刻已烟消云散。完全被邓芝不顾大雪弥漫揭招贤榜投奔公子的赤诚举动所折服。能令公子如此器重的人必是非同寻常之辈。再说了。公子刘琦器重的人。陈武自是不敢小觑。
当邓芝与刘琦手拉手走到府门前。见到县衙门口有士卒不停扫除积雪。清理出空旷之地迎接邓芝时。邓芝又是一阵莫名的感动。大公子刘琦雪地迎贤、脱衣送暖的这份知遇之恩。就足够邓芝一辈子报答了。
邓芝揭榜之前已听说了新野县令在大寒天开放军粮救济饥寒的老百姓。刘琦很快立足新野县城。在老百姓中赢得了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