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县令委任状(2 / 2)

加入书签

荆州别驾从事刘琦兼任新野县令自行募兵剿匪”。落款某年某月某日。盖有刘表刺史大印。

刘琦接到县令委任状一时还真想不过來。这委任來得太快了。根本就沒有让刘琦有募兵练兵的准备时间。看來蔡瑁是想要看到刘琦的被匪所剿的悲惨下场了。

刘表已经委任。刘琦自然不敢马虎。紧急召集管家刘忠、文岱、陈文和陈武商量赴新野之事。当刘琦将委任状呈给大家看时。各人表情不一。兴奋与愤懑的情绪都有。兴奋的是大公子刘琦终于可以独立发展自己。可以募兵拥有自己的军队了。兄弟们可以追随刘琦征战天下建功立业了;愤懑的是刘表与蔡瑁等人就这么用一张委任状将大公子刘琦给打发了。从此襄阳就剩蔡瑁一人独大了。

大家将委任状传阅了一遍。刘琦将盖有刺史大印的委任状抖了抖。问道:“文兄。你怎么看。”

陈文捋捋胡须。平静地说道:“公子。这一天早晚要來的。方才细读委任状。几行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玄机。恐是主公怜爱公子瞒过蔡瑁有意为之。”

刘琦望了望陈文。将委任状捧在手中再次读了一遍并未发现什么玄妙之处。递给陈文。疑问道:“文兄。请指教。”

陈文接过委任状。平展于案桌上。指了指状中文字。说道:“公子请看。这一‘兼’字。还有一‘募’字。极有奥妙。”

刘琦奇道:“奥妙何在。愿闻其祥。”

陈文道:“委任公子为新野县令。重在‘兼’字。却是明确公子别驾从事的身份。与管辖新野县的南阳郡守中郎将文聘将军并职。剿匪时可与文将军相互借力。有文将军的一万精兵作后盾。何愁山匪不灭。此奥妙一也。”

文岱听了眼睛一亮。插言道:“文兄所言极是。父亲赠与二百副铁甲时曾有言。令我好生追随公子。若得机会定与公子一叙。”

刘琦面向文岱。说道:“文将军乃忠义之士。乃父一片赤诚。我早已感知。三日后去得新野定当拜会。”

刘琦指了指委任状。又道。“文兄所言极是。不知其二奥妙如何。”

陈文道:“此状另一奥妙之处在于一‘募’字。”陈文说着习惯性地捋了捋长得不算长的胡须。并不急着道出原委。反问道:“不知大家对这一‘募’字有何看法。”

大家沉默了一阵。陈武等不及了。嚷道:“文兄。别卖关子了。募兵就是募兵。难道还有什么讲究不成。”

刘琦再次默念了一遍县令委任状原文。将眼光停留在“募”字上。实在想不出这个募兵的“募”字有何特别之处。

管家刘忠摇了摇头。表示不理解。刘琦正胡乱琢磨之际。少年文岱开口了。不紧不慢地说道:“公子。正如文兄所言。凭委任状中一‘募’字。便是主公赋予了公子极大的兵权。从‘自行募兵剿匪’六个字看。并沒有限制募兵多少。一千军是募。一万军也是募。十万军还是募。就算是百万军也在募兵之列啊。”

陈文点点头。夸赞了一句:“岱弟一言中的。才思敏捷啊。”

文岱将手一拱。淡然道:“文兄过奖。”

“妙。妙。妙啊。主公圣明。”管家刘忠从陈文与文岱所分析的‘兼’与‘募’字。领悟了刘表亲拟县令委任状的良苦用心。拍案称妙。忽地站立起來。挺了挺驮背。拱手向北。毫无疑问。这张充满玄机的县令委任状给了大公子刘琦多么巨大的发展空间。刘忠不兴奋才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