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番外·忆故人(一)(2 / 3)

加入书签

少,应当多锻炼才是。”

半斤有些不好意思,道:“小人平日里要伺候殿下,哪敢随意饮酒!”

李昭唇角勾了勾,问道:“难不成你一辈子都围着我转?难道没有相好的小宫女么?”

“主子说什么呢!小人……小人一介宦官,怎能与人相好?不能的不能的!”半斤说着,整张脸都红了,道:“就算有了,那也不能耽误人家啊,那不是害人一辈子么?”

李昭放下酒杯,淡淡道:“那就是有了,只是不能在一起。”

这话说得声音低沉,仿佛一阵自言自语。

半斤:“……”

他正想解释些什么,可李昭却偏过了头,目光看向窗外。

街上车水马龙,百姓络绎不绝。

明明满眼热闹,可李昭的神情却总几许落寞。

半斤忍不住出声,“殿下……”

李昭收起神色,又回过头来,自顾自地倒了一杯酒。

“第二杯,愿我大金,国泰民安。”

李昭说罢,不等半斤反应,便又闷声喝了一杯。

半斤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继续陪着喝了一杯。

李昭只饮酒,不吃菜,半斤便也不敢随意动筷,三五杯酒下肚,半斤便有些脸热了。

他打了个酒嗝,又连忙将嘴巴捂了起来,见李昭没说什么,便又放松了几分。

“殿下,您今晚饮酒说的愿望,都是和百姓、朝堂、大金有关的……您自己就没有半点儿愿望么?”

李昭手指划过杯沿,悠悠道:“我生来便是大金皇子,身在皇家,哪有什么自己可言呢?况且,我若只做自己,那母妃怎么办?”

半斤听罢,心里一时有些艰涩……三皇子李昭,到底与别的皇子不同。

他的母亲宁妃出身寒微,也宣帝的相逢,源于一次偶然。

后来,宣帝与宁妃定情,便让她入了宫。

那时候,朝局内外,都是世家的天下,后宫之中,也少不了世家女的影子。

那些世家小姐们,个个娇矜高傲,既看不起宁妃,又嫉妒她得宠,便明里暗里地欺负她。

宣帝虽然爱重于宁妃,但也不好偏袒太过,未免言官口诛笔伐,落人把柄。

于是,宁妃在诞下三皇子李昭之前,在宫里吃尽了苦头。

方皇后表面看上去和蔼可亲,实际上有好几次,都差点置宁妃于死地。

直到方皇后自己诞下皇子,动作才有所收敛。

宁妃韬光养晦,怀上三皇子李昭之后,也不敢声张,直到胎像坐稳,才昭告了后宫。

彼时,大金内忧外患,宣帝大部分精力都在前朝,也无暇分神照顾宁妃母子。

宁妃身子不算太好,怀胎十月,多次险象环生,最终,难产一日一夜,才将孩子生下来。

李昭在这般艰难的境地里降生,逐渐长大后,自然也明白了后宫的复杂。

所幸的是,宣帝对他寄予厚望,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将李昭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所以,李昭长大之后,文韬武略都不输方家出身的二皇子,在秉性和格局上,也比二皇子更胜一筹。

而随着李昭逐渐长成,也成了皇后和二皇子的眼中钉、肉中刺,皇后为难宁妃,二皇子则处处要想方设法地压李昭一头。

后宫里的刀光剑影,时常杀人于无形,半斤陪在李昭身边已久,很是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若是李昭真的抛开身份,随心所欲,只怕宁妃在后宫,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此刻,李昭见半斤呆呆地看着自己,便笑了笑,道:“好端端的,怎么皱起眉了?”

半斤回过神来,忙道:“没什么……只是觉得有些可惜。”

“可惜什么?”李昭拎起酒壶,正要倒酒。

半斤犹豫地看了他一眼,低声道:“小人跟在殿下身边十余年,唯有您第一次来北疆的那半年,是最开心的……若回了京城,只怕没有那般闲适自由的日子了。”

一提起“第一次来北疆”,李昭的手指明显顿了顿。

酒壶悬在空中,却什么也倒不出来了。

他放下酒壶,沉默了一会儿,只道:“没酒了。”

半斤一听,便知他不想再聊,于是识趣地起身,出门找小二去了。

李昭盯着桌上空空如也的酒杯,思绪又飘回了多年前的秋日……

“殿下您慢点儿!”半斤跟在少年李昭身后,跑得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