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017章(3 / 4)

加入书签

”钱管家一眼瞥到安父提着的那两兜粽子,顿时哭得更惨了。

安父心说那还能不是因为章圣母给的钱太多了?我都是有一百两存款的人了,不得稍稍大气一点儿?

“行了行了,先进去再说,跟我好好说一说,县太爷又说了什么惊人之语?”

然而这次,倒真的是安父冤枉了县太爷。

听到钱管家的报案后,县太爷的确说了不少话,但总得来说,都还是正常人会说的话。

县太爷告诉钱管家,钱大富这次出远门,也可以勉强算作替县衙办事。

原来,洛江县这边不光是交通便利,还有一座绵延几十里的煤山。

就是之前棒槌挖煤的那地儿。

按说像煤炭这种东西,应该是属于国有资产,放在这年头算是管控的。但事实上,本朝管控最严格的是金矿银矿玉石矿以及盐巴。煤炭也有限制,但限制并不严格,并且洛江县的这个煤山,出厂量是不低,但纯度非常之差。

差到什么地步呢?

洛江县的有钱人从来不用本地产的煤炭,嫌弃这玩意儿烟大、烧得快、还不够暖。

穷人倒是不嫌弃了,可煤炭就算再便宜好了,还能便宜过柴禾?县城里,一车柴禾才卖二三十文,如果是小镇上,卖得就更便宜了。至于那些乡下地头,柴禾是没人要的,需要的直接上山砍柴去了,谁舍得花那个钱?甚至好多人家烧灶都不是用柴禾的,而是用玉米芯和竹笋壳的,还有稻草和麦秆。

他们这一带也不算很冷,每年是有那么几天比较难捱,但远没有到冻死人的地步。实在要是冷得慌,烧木柴一样可以取暖的。

于是,本地产的煤炭就遇到了销售瓶颈,属于有钱人看不上,没钱的不会买。偶尔有一些读书人会少量的购买,但比重太低太低。

县太爷从去年来到本地任职后,就知道县里有这么个情况,他本人一开始还觉得,煤炭嘛,再差能差到什么地步?让人买来一筐当着他的面烧几块,试用之后的感觉就是……

他火速让人去府城买了半船的好炭回来。

不好意思,县太爷是实打实的南方人,他觉得洛江县太冷了,他就是个用炭大户。

反正这事儿就一直搁置着,直到去年钱大富出事,又牵扯出棒槌被卖到煤山里做苦工一事。于是,县太爷又想起了被自己搁置的煤炭生意。

他是有权利处理煤炭的,当然不是直接卖掉放到自己腰包里,而是把这个作为一个任期内的闪光点。试想想,以前的县太爷手握煤山卖不掉煤炭,他要是能把煤炭卖掉,说出去多有面子?要知道,这年头的人工十分廉价,只要把销路打通了,哪怕单价不高,但因为洛江县的交通十分便利,怎么说都是有得赚的。

赚钱不是目的,但赚钱之后,他就可以帮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家,修缮房舍、赠粮赠衣、建慈安堂等等。

这些才是真正的功劳。

县太爷的算盘打得啪啪响,但问题是,他不会做买卖。

就他那个铁脑壳,真要是下海做生意了,估计结果就一个,宣告破产。

正好,钱大富年初时就接手了县衙县学等处的采买事务,他干得十分不错,县太爷觉得可以从钱大富身上下手,让他帮自己找销路。

这要是成功了,就夸夸他,给他赐个亲笔题字的牌匾啥的。

那要是不成功……

也没啥,就维持原样呗。

抱着这样的想法,县太爷给钱大富特批了一船的煤炭,又给了他盖有洛江县县令官戳的文书,让他勇敢的去闯吧!

于是,月初那会儿钱大富就出门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县太爷听钱管家说,钱大富出远门了,他一点儿也不惊讶。

然而,谁也没想到,钱大富这一走,就没回来。

……

听完钱管家的话之后,安父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他觉得吧,可能钱大富之所以会这么倒霉,很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帮钱大富求了那个暴富的光环,估计有很大的概率,是因为钱大富跟县太爷八字不合。

咋每次只要跟县太爷扯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