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 / 2)

加入书签

但不管怎么说。李显仍然是坚定了由自己领军绕道大宛。而强攻乌恒国之事。

但做为条件。李显本來是只带上马起。王平。项延。柳尚外加上吕莽这五员大将就是的。但这会儿。却是不得不再一连点了再场的十数员武艺高强的军中大将。萧谨。梁宽等人方才同意了下來。

当下李显就下昭假萧谨为肃州都督。统肃州诸军事。在李显西征乌恒之时。防止蜀国乘机领兵入秦国作乱。

复昭梁宽假汉州都督。统汉州诸军事。领兵八万。坐镇函谷关。防止关外。韩。魏。楚。晋四国來攻。

其它人等。各回属地。依令行事。不得有误。

假萧谨为肃州都督。那是看重了萧谨的稳重。因为肃州之地。一直以來。都是有着洞溪蛮夷作乱。在秦国还不够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李显自然还沒有办法去向这些蛮夷们提出什么蛮汉一家的说法。

所以。在秦国。尽管李显已经在大幅度的为这些住在山里的洞溪蛮们提供着尽可能的帮助之后。可是。这些不通理数。蛮横而无理的洞溪蛮们。却仍然是过着他们那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他们仍然在以部落而居。想着作乱就作乱。想着去抢劫城池。就呼啦啦的叫上一伙人去抢个把城池玩玩。

而萧谨在军事上之才。就在于一个守字。而李显同样的亦是看重了萧谨的这一个守字诀上。

善守者必稳。

所以。李显安排萧谨來这肃州之地。与其说是防止蜀国之人乘机來捣乱。倒不如说是为了让萧谨带着大军來镇住这些洞溪蛮们來得更合适些。

而对于梁宽的复启。一则。当然是因为梁宽本身就是一位难得的沙场宿将。他梁家主上几代人。都是为将一生之辈。梁宽在沙场上虽然不能称之为一员名将。但称一员老将。那确是并不为过的。

这二则。当然也是因为梁宽他熟悉于函谷关处的地形。

一直以來。可以说。自李显上位之后。梁宽。他就几乎都是呆在函谷关这地儿的。

整个大秦国内。此时若还说有哪位将军熟悉函谷关地形的话。那么无疑当属于梁宽的。

而且。梁宽同样亦是一员善守之将。这从当初天下魏。韩。晋三国同攻函谷关。梁宽就凭着个函谷关。而从容对抗三国之兵。就可想而知。

所以。在为了防止关外大乱而影响大秦国时。派梁宽这么一员大将去镇守函谷关这个大秦国的东面入口。那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安排好诸多大将后。择一黄道吉日。李显自是在轰轰烈烈的为蒙恬大军誓师西征之后。李显自领着三万骁骑铁骑。直奔凉州而去。

~~~~~~~~~~~~~~~~~~~~~~~~~~~~~~~~~~~~~~~~~~~~~~~~~~~~~~~~~~~~~~~~~~

阔别了三年之久。重回凉州之地。这对于李显來说。这里是如此的亲切。而当李显看到这凉州之地。那一片忙碌的农家人。在那田舍间。在那瓦缝里。正在辛勤地劳动着。繁华着这一个原本已经快要被荒凉到遗忘的城市的时候。李显开心的笑了。

凉州之地。本就偏鄙。往年里。因着常被月支人劫掠。而让这一个本就已经快要被大秦国给遗忘掉的城市。变得更加的血上加霜。

曾几何时。在这一片原本肥沃的土地上。老百姓们辛苦了一整年。到头來。确常常是颗粒无收的结果。

凉州的苦。又有何人可知。

可是。自李显登基称帝后。先是灭尽了整个月支人。把个月支人打得如今是都不知道搬到哪个角落头苟且偷生去了。这算是在根本上的解决了这凉州百姓们的安全问題。

接着。大秦朝的工部尚书孔大人。亲自來这凉州之地督促引洮河之水。以灌溉整个凉州之地。

到得如今。凉州之地的百姓们。不管你是凉州哪个地方。都可以喝到那甘甜的洮河水。

无论是何处何地的庄稼。此刻。你再也不用再去担心。他们干旱时会被旱着。大涝时会被淹着。因为。他们有着那工部尚书大人新修的水利便利。

而更因为那驰道的修建。如今。整个凉州之地。在大量的引进商业。手工业的同时。凉州之地早已是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景像。

而当李显。看着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心。是快乐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对得起老太后那临死前的那一句话。

“为这天下苍生。做好这大秦国的武穆王。”

~~~~~~~~~~~~~~~~~~~~~~~~~~~~~~~~~~~~~~~~~~~~~~~~~~~~~~~~~~~~~~~~~~~~

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李显送走了蒙恬的大军后。李显自领着兵马。混在蒙恬的大军之后。亦是跟着出了咸阳城。

而如今。在李显出得这贸林城之后。却已经是到了二月二十六了。

回身看了看那已经渐渐隐沒在黑夜里的贸林城轮廓。李显暗自深吸了口气。一夹马腹。跨下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