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意外的摩擦(1 / 2)

加入书签

12月12日,时至隆冬,雪云低沉,阴霾浮动。

三个身穿藏青棉袍,头戴皂色毡帽,全是苏北跑码头打扮的人,在时紧时慢的寒风中,来到前舍乡一个偏僻的小村。中g武北县委书记周之祯、新s军老二团参谋长王B成,一见三人老远便肃立,致敬。

看着他们二人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领头的那位摆了摆手,“外面冷,进去再说。”

他们显然不是头一次来,无需二人带路,便径直往村西宗祠东侧的一间四开面民居走去。天色已暗,远远就能看见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是一片蒸腾的水汽,水雾蒙蒙,有一个人影不时地晃动着,门口则不时地进出着一些村民和穿着军服的士兵,有的拿着水瓶,有的提着陶罐,有的拿着木盆,还有的呼哧呼哧地挑着水桶,身边缭绕着浓浓的水雾。

“刘大婶子,水开了没有?”一个新s军战士挑着水桶高声地喊着。

“开了,开了,”那个晃动的人影用浓浓的吴语应答着。

一阵水雾消散后,在吊挂着的马灯的照耀下,一个中年女子出现了。身材足有一米六五,头发绾于后,盘着一个圆圆的高髻,那是典型的苏南“盘盘头”。

王B成飞快地环顾了下四周,回头命令道:“一排长,注意警戒。”

“是。”阴暗处窜出一个身影,带着刚才挑水的几个战士,往村口飞奔而去。

“刘大婶,我们又来了。”

洪亮的川音,让正挽起袖子揭开木锅盖用铜勺舀水的刘大婶一愣,随即扔下手中的活儿,激动不已地说道:“首长,您终于到了,坐……快里面坐,我给你们沏壶热茶。”

“那就先来一壶。”

陈Y笑了笑,摘下冒着从怀里掏出钱,刘大婶连忙推让,“陈司令,你们打鬼子,劳苦功高,怎能收你的钱?”

“大婶,我们新s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别推辞,收下吧。”陈Y硬是把钱塞在她手里,并指着身后的炉灶笑道:“水开喽,茶钱也给了喽,快给我们到茶吧。”

灶上的水开了,水汽又渐渐升腾,晕化了刘大婶的脸面,她捏着钞票,望着他们进去背影,心海又涌起了阵阵波涛。

“周书记,你先说说情况。”

一走进简陋的茶室,陈Y就像换了个人,周之祯定了定心神,忐忑不安地汇报道:“九号夜里十点,**大队刚把物资装上船,就被闻讯而至的伪武北警察分局横山中队团团围住,经两小时激战,大队全军覆没,物资悉数被劫。首长,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您处分我吧。”

半年来,“江抗”在苏、常、泰纵横驰骋、战绩赫赫,部队深入到埠港村浜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扩大抗日武装,组织抗日团体、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配合部队袭击日伪军,传递情报、救护伤员、筹粮征饷、赶做军鞋,一派抗日景象。

从初进东路时不足700人,发展成现在的6000人。历次战斗的缴获,使手里的破烂武器换成清一色的“三八式”、“捷克式”,许多班都配备了轻机枪,有些连甚至配有重机枪,陈Y之前所要求的“人、枪、款”都得到了落实。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很快便引起江南日军的注意,以及**第三战区的不满。东有日军大兵压境,南有忠义救**不断摩擦,为保存实力,陈Y当机立断,决定挥师北进,去日军和国民党力量薄弱的苏北发展。

事实上早在8月中旬,他就冒险渡江去泰州拜访苏鲁皖边区正副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与“二李”有了初步接触。为尽快打开北上通道,又再次同管w蔚和“挺纵”政治部副主任陈T生去泰州。没曾想刚抵达武北,就听说李明扬部托新s军从皖南运往泰州的5000发迫击炮弹和20000发盒子枪弹被劫。

那批弹药是第三战区王敬久送给李明扬的,能否安全运抵直接关系着北上通道能否顺利打开,政治部副主任陈T生急了,声色俱厉地质问道:“周书记,你怎么这么大意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眼看就要过江了,你让司令员怎么跟人家交待?”

“报告陈主任,其实也不能全怪地方上的同志。”

王B成坐不住了,立马起身说道:“自汪伪陈继祖部进驻后,武北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短短两个半月里,他先后收编了‘武进自卫团’张少华残部和大刀会在内的十几股地方武装,实际控制横林、横山桥、三河口、郑陆、焦溪、新安、崔桥、东青和芙蓉等二十几个大小乡镇。

在前身为大刀会的武北警察分局协助下,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把沦陷前的保长、甲长、壮丁训练所和壮丁训练班再次组织起来,轮流在本地守夜、放哨,我们的活动举步维艰,一举一动都很难逃过他们的耳目。”

“他不就是一个团吗?”陈Y怒了,猛拍了下桌子,“王B成,你的老二团是干什么吃的?”

“的确是一个团。”

王B成点了点头,倍感无奈地说道:“可这个机场守备团共有五个营,每营一千两百余人,比我们一个团都多,且训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