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青精饭(3 / 4)

加入书签

都还不知道呢,就知道要写字了,余锦年摸了摸他的头,夸道:“这么厉害,一看以后就是要高中状元的料!”说着接过那叶一瞧,眼睛瞬间就亮了,“告诉哥哥,这叶子是哪里摘的?我们再去摘点好不好?”

“就在房子后头……”

这村上没有几个和萝卜头一般年纪的小娃娃,年纪长些的又嫌他是个吃手指玩泥巴的幼稚鬼,都不爱带他玩,所以余锦年提出要去摘叶子,自然当他是“好兄弟”,立即欢欣雀跃地扯着余锦年的袖子出去了。临走前,余锦年还悄悄吩咐段明,将那兔子剥皮剖腹清洗干净,等他回来好烧了吃。

两个幼稚鬼绕到老宅背后,果然在山坡下看见翠生生一片,路旁生着几棵南烛木。

南烛木在江南多见,到了北边则少了许多,这几棵南烛木因生在向阳的地方,长势格外喜人,甚是高大,旁边还冒出了几株小苗苗。余锦年兜起衣摆,挽起袖子一片接一片地摘叶子,小萝卜头虽然不知道他要这么多叶子做什么,却也高高兴兴地跟着忙前忙后。

说起要做什么,自然是要吃了!

因为习俗的差异,北边是不常用这南烛叶的,而这种树在南边还有个别名,叫乌饭树。树上的叶子臼出来的汁水颜色深沉,所以才会被这小萝卜头拿来做写字游戏吧。

每年清明左右,南边城镇大街小巷摘叶搦汁,淘米浸水,用这树叶汁水浸泡过的米,可以蒸出一种色泽青黑的饭,而这“乌饭”所用到的叶子,便是南烛叶。

乌饭不仅在民间流行,在佛道两家都很受宠爱,留下了不少传说。不过在道家,此饭还有个更难捉摸的名字,为“青精”。

据说先古道家真人初创此饭,为的是轻身而长生。青为春之主色,春乃阳气升发之时,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故而此之青字有春之长养之意,而南烛木向阳而生,聚阳之精,是故取名为“青精”。这些说法也只是后人的推测,具体如何,那只能去追问那位千万年前的真人神仙啦。

不过南烛能够强身健体倒是确定无疑的,其枝叶果皆入厥阴少阴,有强肝肾、添精气的作用,久服能够乌发驻颜、补虚强身,也不怪道家认为服之可长生了。

余锦年摘了满满一衣兜的南烛叶,便领着小萝卜头回家,正好遇上他娘亲自外头回来。

两相打了照面,小娘子年纪也不大,许比季鸿还小,脸上还带着些少女特有的娇嫩,谁能想到她已是个五岁萝卜头的娘。那小娃娃冲上去将对方抱住,把余锦年是如何陪他玩的翻来覆去讲了好几遍,小娘子朝他又是道谢又是赔罪,说是自家小儿不懂事,叨扰了贵人。

两人前后进了厨房,余锦年把南烛叶用水泡起来,就寻了个石杵准备将叶子捣烂。

转头看到萝卜头他娘正从篮子里往外掏东西,可不就是先前余锦年在路旁见的那白胖玩意儿,他好奇地瞧了一会儿,有点眼熟,好像以前见过,可是一时半会的实在没想起来,遂虚心好学地问道:“敢问夫人,这是个什么?”

小娘子瞧他衣着华贵,却并未自视高人一等,也就不那么紧张了,答道:“肉菇罢了,林子里的野味。前两天刚下了雨,我今日见冒了许多,便给采了回来。”

余锦年笑问:“既然是叫肉菇,可是因为吃着如肉一般?”

他们一家住的虽然看似宽敞,实际上不过是占着个祖上留下来的空宅子而已,实际上和一般村户没什么两样,也并不是能日日天天迟到肉,因此余锦年这么一提,小娘子脸上就微微红了起来,颇有些羞愧道:“正是……我们哪里如贵人们一样能成天吃肉,也就吃个这,解解馋罢了……”

余锦年本意不是说这个,虽然是无心之谈,却也让对方心生尴尬,到底还是他的错。他也就不再多嘴,闷下头来仔细清洗南烛叶,洗好了的放在一旁的石臼里浸泡,待泡软后用杵子搓碎舂烂,舂出沙泥色的汁液来。

从车上把自带的上好粳米搬进厨房,那小娘子正好奇地观察那盆南烛叶汁,见余锦年回来,忙躲到一旁继续切她的肉菇。过会扭头再看,余锦年正把汁液过滤了,泡进淘好的白米里,不禁奇怪道:“这是做什么呢?”

余锦年说:“过会蒸个青精饭来吃。”

正说着青精饭是何物,之前为他们引路的婶娘骂骂咧咧地走进来,嘴里咕哝道:“什么不三不四的玩意儿,老娘我做大小姐的时候,见过的奴才多了去了,也轮得到这种玩意来指手画脚!真是刁奴一个!”

那小娘子忙上前去劝解,低声道:“阿娘,当着贵人的面,说什么呢。”

婶娘气道:“我说什么了,我年轻时候——”抬头看见厨房里果然有个外人,这才闷闷不乐地止住声音。

闵季两家的人马都肖主人,训练有素,礼数周全,出奇高冷,能用两个字解决的绝不多说第三个字,更不说被人指着鼻子骂“刁奴”了,把人气成这样的,左右出不了吕大官人手下。余锦年说:“婶娘别气了,不值当。待会儿吃点这青精饭,疏肝补身,头发也能反青呢!到时候和小夫人一样貌美如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