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读书(1 / 2)
青云山脉被一片云海所遮盖,云海终年不散,若是从半空中往下看,便会看到一片白茫茫的浓雾里,高大的山峰小像竹笋一样的从云海里冒出来。
某座山峰,刚好高过云海,山顶的这块平地就好像是仙界的一块诛仙台。山顶之上有棵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隐隐颤抖,传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朦胧的云雾里可以看到一只类似于麒麟的神兽懒懒的在树上摩擦着身上的鳞片。
而被山峦包围遮挡的云海,有一块地方是空的,仿佛是有一层无形的壁垒挡住了遮天蔽日的云雾,这一小块地方,叫做青云村,一个几乎快要被人忘记了的小村子。
村里,只有十来户人家,靠着山林里的灵草仙药,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便足够温饱。
天刚蒙蒙亮,远处东方升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色,村里东边的一座学堂,学堂不是很大,都是土砖房子,都是十来个村民一起建造的,此时,学堂里传来咿咿呀呀的读书声。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学生只有五六个,手里捧着有些破旧的竹简,咿咿呀呀的朗读着竹简上的内容。一位老先生坐在上堂,似乎和多年前相比,他多了些老人斑。
大堂前供着的,是一把戒尺,边缘隐隐有些锈迹,显然多年没有离开过这个架子了。
只待学生们读完,老先生站起身来,看着这群面带稚意的孩子,轻抚白胡须问道:“读书求道,问,诸生所求为何道?”
某个学生站起来,自信的说道:“先生,学生为明理而读书。”
老先生微笑点头。
此时有人说道:“为裹腹而读书。”
倒也现实。
又有一个学生说道:“先生,学生只盼能够赚的大钱,爹娘操劳数十载,只愿二老晚年能够享福。”
“嗯,孝心可嘉。”先生眉开眼笑,赞道。
轮流了一番,最后一个少年眼里充满喜悦,随带稚气,但不懵懂。
先生佝偻的身躯颤颤巍巍的走到他身前,浑浊的眼力充满期待,一双双眼睛随着老先生而移向那少年,老先生问道:“你所求,又为何道?”
少年站起身来,挺了挺腰杆,毅然的回答道:“为我人族复兴,为让魔族覆灭,为天下正义读书!”
在这个小小的穷乡僻壤里,没有人奢望能够为人族出力,能够富贵一生,平平安安过日子才是人们的追求。
学生们的目光无不充满嘲笑和不屑。你连肚子都填不饱,谈什么和魔族斗争?
老先生确是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好好,有志者,当效莫生,不管赚钱裹腹也好,明理育人也罢,或是为天下苍生,这都是你们的目标。”
……
毗邻青云村的一座只有数余米高的小山包上,却已经多了一道瘦小的身影。
几个小孩兴奋的跑到小山地下,对着那道身影大声的喊道:“小弈,村西的老胡家的鱼塘涨水啦,鱼虾都跑到河里去了,趁现在,咱们快去抓些来,偷偷烤了吃。”
莫弈手里拿着一卷书,又看了看搁在一旁的另一卷书,叹了口气说道:“不了,先生交代的德书还没背完,不然又要打手心了。”
小伙伴们无奈的离开,
读书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很是简单,只有一个字——背。
百读生巧,和别的孩子完全不一样,莫弈一睁眼便要被迫对着陈旧的竹简发呆,他最开始认识的东西便是竹简,整整一屋子的竹简,说出的第一个字也不是爹或者是娘,而是那些有些陈旧泛黄的——书。
读而时习之,以至能够倒背如流,这便是他一直坚持的事情。
清晨醒来,第一件事便是背书,吃完早饭,也是背书,时时刻刻都在背书。学堂上,小院前,槐树下,山包上,甚至是小溪边的石头上,村头,垄上都有他捧着竹简背书的身影。
先生家里有好多书,没有人知道这些书是哪里来的,满满的,堆了一屋子,曾经无聊的时候,莫弈和一群小伙伴数过,整整五千卷,但也不排除小伙伴们数着数着便睡着的变故。
先生说过,这些书,他都能背,所以,莫弈也要背。
对于世间那些贪玩的启蒙孩童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实在是难以想象。这也好在老人教导有方,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背着,不知不觉便过了数年。
……
老先生逐渐老去,本就斑白的双鬓不知何时已然成了花白,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他为自己做了一根拐杖。
私塾里的学生逐渐少了,到最后,只剩下莫弈一个人了,他们有的还在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出了村子,离开了这个穷乡僻壤,去最求自己的财富。
莫弈,十五岁,先生说过,再过三年,面貌虽然没有完全褪去稚意,但是那抹懵懂依然消失。一个少年,正在茁壮成长。
他现在摸了莫弈的小脸,头上的皱纹舒展了不少,从衣柜顶端最高处,那个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