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二章 湘潭大检阅 檄文海内传(1 / 3)
导读:“天王诏曰:“戊申岁三月。天父上主皇上帝下凡。显出无数神迹权能凭据载在诏书。是年九月。天兄救世主耶稣下凡。亦显出无数神迹权能凭据载在诏书。今恐通军大小男女兵将未能熟知天父天兄圣旨命令及熟知天兄圣旨命令。致有误逆天命天令也。故特将诏书寻阅天父天兄圣旨命令最紧关者。汇录镌刻成书。庶使通军熟读记心。免犯天令。方得天父天兄欢心也。”
。。《天王诏》。通篇胡话荒唐语。
“自唐虞三代以來。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之称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來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讨粤匪檄文》。字字锋芒针针见血。
(正文)曾国藩在长沙只耽搁了两天。然后便由省城直接回了湘乡。
此次出征。面对比自己多几倍的太平军。前景实难预料。曾国藩不能不在行前。去看看父亲、看看家人。去看看老亲故旧。同时。还要到祠堂。拜一拜祖宗。
他在家里只住了一夜。便又匆匆返回衡州。
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曾国藩传令水军各营、陆军各营会师于湘潭。定前、后、左、右、中旗帜。各用其方色。以别于大清国经制之水师。曾国藩特请胡林翼陪同自己对部队进行检阅。刘蓉亦由广东押运军火归來。刘蓉此次所押回的军火。均从外洋所购。有千余支快枪。有各种型号的大炮。最让曾国藩和刘蓉高兴的是。他们从洋人的手里。购买到了与湘勇在岳阳所得洋炮相匹配的炮弹。因款需太少。品种虽多。但数量却不多。
水、陆两师共有官勇一万七千人。旗掩半个天空。声震百里之遥。
这是湘勇水、陆二师练成以來。曾国藩首次举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检阅。
在长沙的王錱得到消息后。竟彻夜不得入眠。
第二天。王錱突然病了。
曾国藩在胡林翼的陪同下。对麾下各营整整检阅了两天。
检阅完毕。胡林翼回到岳州黔勇大营。
曾国藩则于当晚。将水、陆各营营官。传至临时行辕。商定出征日期。并连夜拟就《报东征起程日期》一折。和《留胡林翼黔勇会剿》一片。
《报东征起程日期折》曰:“奏为恭报微臣起程日期事。窃臣于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旨援剿皖省。迄今已将两月。曾经具奏一俟战船办齐。。广炮解到。即行起程。两次奏明在案。兹于正月二十六日。衡州船厂毕工。臣即于二十八日。自衡起程。湘潭分造之船厂尚未尽毕。臣到潭须耽搁数日。昼夜督办。到长沙时。支领军械数千余件。搬运子药二十余万;又须守催数日。即行趱程长征。驰赴下游。臣所办之船。拖罟一号、快蟹四十号、长龙五十号、舢板艇一百五十号。皆仿照广东战舰之式。又改造钓钩船一百二十号。雇载辎重船一百余号;所配之炮。借用广西者一百五十位。广东购办者。去年解到八十位。今年解到二百四十位。本省提用者一百余位。所募之勇。陆路五千余人;水师五千人。陆路各营。编列字号。五百人为大营;不满五百者。为小营。水路分为十营。前后左右中为五正营。正营之外。又分五副营。正营旗用纯色。副营旗用镶边。陆路操练已久。差觉可用。水路招集太骤。尚无可恃。所备之粮台。带米一万二千石。煤一万八千石。盐四万斤。油三万斤。军中应需之器物。应用之工匠。一概携带随行。合以陆路之长夫、随丁。水路之雇船、水手。粮台之员弁、丁役。统计全军约一万七千人。臣才智浅薄。素乏阅历。本不足统此大众。然当此时事艰难。人心涣散之秋。若非广为号召。大振声威。则未与贼遇之先。而士卒已消沮不前矣。是以与抚臣往返函商。竭力经营。图此一举。事之成败。不暇深思;饷之有无。亦不暇熟计。但期稍振任心而作士气。即臣区区效命之微诚也。至臣前折称必侍张敬修解炮到楚乃可成行。顷专弁自粤归來。知张敬修为粤省奏留。不能赴楚。续购之炮。亦不能遽到。下游贼势。急于星火。臣更不可少延矣。合并陈明。所有微臣起程日期。恭折由驿五百里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留胡林翼黔勇会剿片》曰:“再。贵州黎平府知府升用道胡林翼。前经督臣吴文鎔奏调湖北差遣。该员自带练勇六百名。由黔赴鄂。于正月下旬驰抵金口。适值黄州师溃。贼船上窜。该员所募黔勇。系山民。不习水战。又兼无饷、无夫、无火药锅帐。不能前进。迭据该员具禀南抚臣。暨臣行营。请支给口粮军械在案。臣与抚臣函商。派员解送火药、帐棚。拨银二千两。往资接济。臣拟先遣陆勇。与该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