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升官(1 / 2)

加入书签

沉重的铅云下,飞翔着一只孤独的海鸥,它那灰色的翅膀一动不动的伸展着,在气流的托动下,如同静止的雕塑一般。直到海风忽然改变了方向,它才用力扇动了几下,顺着逐渐增大的海风,追逐着海面上那艘风帆饱满鼓胀的海船。

在甲板上忙碌的水手们没有注意到这只海鸥,在沿着海岸行驶的这段日子里,这样的海鸥太常见了,而依着右舷望向天际那模糊海岸线的一个年轻人,同样对这只跟在船后的海鸥视若无睹,他年轻的脸庞上早早的刻下了海上生活的痕迹,耳后的浅褐色水锈和干裂的嘴唇,都表明他不是一个经常待在陆地上的人。

“还有两天就要到京师了。”苏湛身后传来一个略有些沙哑的声音,他回过头,笑着应道:“是啊,很快就要到了。”

他身后的人叫李庭亮,是这艘商船的船长,但同时也是殷家船队中的小股东和远房亲戚,年近六十的他仍然不辞辛苦的过着海上生涯,只因为他对于陆地始终抱着一种陌生的感觉和强烈的不安,他习惯了这种摇摇晃晃的生活,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因为风湿病而在陆地上将养,用他的话说,简直比绑在桅杆上暴晒还痛苦,所以他固执的回到了船上,并用他丰富的经验继续带领这只商船往来于大宋国内的各个港口。

李庭亮对于这次前往京师运送货物,倒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只是眼前这个跟船而来的苏湛,让他有些琢磨不透,原听说这孩子入了杀奴军,这没多少日子,怎么又带着几个伙计要往京师做买卖?不过他这些念头只是在脑子里转转罢了,他本就不是个喜欢多事的人,只不过苏湛在殷家小一辈里也算优秀,待人接物又十分恭敬有礼,透着亲近之意,让人不知不觉的就喜欢跟他来往。

到了第三天上午,果然到了新汴,苏湛前些年也曾随着殷家船队来过,只是那时年少,又是跟随长辈来的,不比现在一切都要自己做主。在码头上与李庭亮分别之后,苏湛并没有带着这些伙计往殷家在京城的商铺去,而是另外找了家客栈住下。

此次前来新汴,苏湛自然是身负重担。黑旗的重要性,张克楚已经将的非常清楚,而苏湛自己,也深深明白情报对于联军的重要,更何况在之前的经历,已经让苏湛越来越喜欢这种刺激的生活,他本来就是个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兴趣又很广泛,与三教九流都能交往,所以这一次要在京师设立黑旗内务处总部,他便带着黑旗内务处的全部人马亲自前来。

所谓全部人马,加上苏湛自己,也不过才八个人,另外还有十多个外围成员分别留守达兰府,或往忠义等其他经略府打头站,只等苏湛安排好京师这边,便陆续将覆盖整个大宋的情报网络钩织起来,当然这个过程会比较长,不过苏湛很有信心做好这一切。

明面上的身份,苏湛是经营香料的商人,而且也没有特意与殷家划清界限。在客栈里安顿下来之后,他便带着两个“伙计”专程拜访了殷家在京师的大掌柜,做足了表面功夫。过了两天,通过殷家的经济在京师购置了一处临街的铺面,铺面带着院子,搬进去之后,“苏记香料铺”便正式开张了。

落脚点有了,情报工作就得马上开展起来,本来京师就是各种消息满天飞的地方,当官的又多,往来的客商海商更是不计其数,所以情报的来源非常丰富,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消息有真有假,又有很多干脆是道听途说,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甄别工作。

按照苏湛的想法,这种来源于市井的消息要搜集,但也要想办法从更高的渠道获取情报,比如各部司衙门,甚至是——五大国公府,然而现在人手有限,还没办法一下打入这些地方。

不过令苏湛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到京师才一个月之后,便从市井街坊内听到了一条关于联军的消息,而且当这个消息最终被证实之后,让在他惊讶莫名的同时,又感到了一丝茫然无助。

达兰杀奴联军,被总军司正式认可,并任命张克楚为北州经略使。

“北州?这是什么地方?”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苏湛一头雾水,后来他才明白,所谓的北州,正是大明治下的台湾岛和海南岛等南海诸多岛屿的总称,而这个称呼是总军司弄出来的——相对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岛都位于大宋的北方。

和苏湛同样惊愕的,还有张克楚,乃至联军上上下下所有人。

这就,升官了?

从最初的惊愕回过神之后,张克楚马上意识到,这件事大大的不妙。经略使,听起来威风,整个大宋加上一共才有七个经略府,七位经略使。可北州经略使算什么?地盘可都是在大明治下呢,这是要和大明翻脸开仗,自己不就是冲锋陷阵的马前卒么?什么经略使,说的好听,狗屁都没有啊!要地盘没地盘,要人没人要什么没什么!

最关键的是,这次升官来的太突然,官也给的太诡异了。

联军自成立之后,最大的战果也不过是和罗威涛等人一同攻下了木吉岛,大小土王和土人的确也杀死俘虏了一大批,但这对于大宋整个形势,并没有根本上的好转,如果说战功的话,还不至于一下就给个经略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