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兴名臣左宗棠(1 / 2)

加入书签

“竖子妇孺安敢口出狂言!欺我大清无人乎!”啪的一声,一个精致的景德镇官窑茶盏连汤带水的被砸到了地上四分五裂,素来有坏脾气之称的闽浙总督在自己的书房里终于还是没能按捺住脾气跳了起来,日意格和德克碑这两个洋幕僚则悚然而立一脸惊讶的看着自己的恩主…

“爵帅…大清和墨西哥并无外交关系…而且法国巡洋舰阿米林号在钓鱼台列岛附近遇袭,这完全是琉球海盗所谓,与大清何干?与闽浙两省水师何干?那个墨西哥皇后虽然年轻漂亮却不谙政事,或许只是脑子发热一时糊涂,听信小人谗言…没准过两天冷静下来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德克碑抢在同僚日意格前面,斟酌着措辞试图宽慰一下左宗棠这位火冒三丈的坏脾气总督。

法国人德克碑和日意格都是在左宗棠筹备组建中法常捷军镇压太平天国时结下的交情,这常捷军又称“中法混合军”。1862年(同治元年)7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乐、宁波海关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合作,募集中国士兵约千人,派法国军官教练,用洋枪洋炮装备,在宁波组成“常捷军”。

当时常捷军的统领是勒伯勒东,而日意格则为帮统,常捷军在左宗棠的统一指挥下配合楚军对太平军作战。军饷则由宁波善后局供给,后扩充至1500人(最多时达3000人)。常捷军先后参与攻占余姚、奉化、上虞等地,1863年1、2月间,勒伯勒东及其继任者买忒勒在绍兴相继受伤毙命,常捷军以德克碑接任统领,后又参加攻占绍兴、富阳、杭州、湖州(今湖州市)等地。1864年10月15日解散。

所以说德克碑和日意格的关系很微妙,当初在法国远东舰队和常捷军时,德克碑的职位都比日意格高,但是日意格这厮汉学学的很好,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而且搞后勤和筹措粮饷方面颇有一手,并且在和中国官员打交道时相对平等而不盛气凌人,这让纯军人出身的傲慢的德克碑始终无法在左宗棠面前获得比日意格更高的器重和待遇。

在筹备中的福州船政学堂中,左宗棠内许了日意格为正监督,而德克碑为副监督…虽然在常捷军解散时,德克碑这个统领已经授浙江总兵,得记名提督衔,可左宗棠这么安排,并不仅仅因为日意格和自己有更好的私人关系。

也不仅因为日意格“深知中国文字言语,且礼数、工牍亦所熟谙,不须言凭通事,字凭翻译”,更主要的是看中了他是一个“当时愿意与中国保持合作,而不是采取敌视和蔑视态度的法国人”。

而左宗棠创办船政的念头,早在1863年浙江巡抚任上就有了,这厮有很强的主权意识,紧紧把握“权自我操”原则。日意格尽管出身于法国海军,但与中国官员交往中并未显露太多的殖民主义者色彩,且办事热心,因此很为左宗棠赏识,故打算让他出任正监督,而军衔比他高的另一法国军官德克碑,则只能屈居副监督。

“爵帅…那个墨西哥皇后不足为患…我担心的是皇后身边的那个法籍华裔青年,看上去皇后对他百依百顺,其他人也都围着他套近乎,所谓墨西哥要拓展远东发展空间的计划,很可能就是出自这个人的手笔…可惜我们了解的情况不多…

只知道这个人叫做让-佛艾伍-路易-林,是法国华侨的子弟…流落荒岛被皇后陛下的侍卫官救上了阿米林号…后来在击退海盗的战斗中表现不俗…之后似乎就获得了皇后陛下的信任…”

日意格的话体现出他收集的情报更加完善,而且这家伙素来知道左宗棠的脾气,废话说的多毫无价值,昨天他和德克碑两人陪着闽浙总督乘坐蒸汽轮船沿江考察到马尾口岸附近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那艘船型优雅却伤痕累累的新式巡洋舰阿米林号挂着法国海军旗停泊在马尾对面的深水泊区。

当时左宗棠站在船头凝望了半响无语,德克碑则傻乎乎的还在把这艘法国海军最新式的快速巡洋舰吹的天花乱坠,日意格却已经留意到左宗棠心绪不佳,虽然出现在眼前的不过是一艘1323吨的木壳巡洋舰,但即使是这样的蒸汽风帆站船…

大清水师也拿不出来…船政学堂和船厂还在选址,而潜在的竞争对手又已经推出了如此先进的战舰…

这是在闽浙总督府的书房里,因为已是夜间,因此左宗棠没有在签押房待客,而是直接让人把日意格和德克碑领进了自己的书房,今年54岁的闽浙总督左宗棠出生于1812年11月,字季高,号湘上农人,谥号文襄,湖南湘阴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左宗棠年少时曾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成为曾国藩幕僚得到出头之日,并成为著名湘军代表人物,清朝后期著名大臣,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在后世,左宗棠、曾国藩、彭玉麟并称为晚清三大杰,这三个人再加上一个胡林翼,四人并列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和张之洞甚至都没有入围“中兴名臣”而只列名于晚清四大名臣。

这或许是李鸿章对曾国藩和湘军的背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